光伏行业近期似乎步入了新一轮的下行周期,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不少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而头部企业则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艰难维持。然而,在这一片愁云惨雾之中,BC电池技术领域的佼佼者爱旭股份却率先实现了触底反弹。
数据显示,爱旭股份在二季度成功扭亏为盈,毛利率回升至7.4%,订单量更是饱满,公司甚至敢于大手笔定增扩产至60GW。与其他仍在为生存挣扎的光伏企业相比,爱旭股份显然已经走上了扩张之路。
光伏行业的内卷现象已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据统计,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光伏全产业链的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净亏损超过780亿元,超过八成企业陷入盈利困境。行业平均价格更是一路走低,部分企业为了抢订单,不惜将价格压低至逼近成本线的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纷纷退出,行业洗牌加速。然而,回顾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周期性波动一直存在,每一次周期都伴随着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洗牌。从无锡尚德的崛起与陨落,到单晶硅取代多晶硅,再到TOPCon与HJT技术的量产,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BC电池技术凭借其高附加值的独特优势,成为了破局的关键。BC电池通过全背交叉电极技术,消除了传统电池正面的栅线遮挡,最大化光吸收面积,提升了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BC技术电池的量产效率已经突破27%,理论效率更是逼近29.1%的晶硅电池物理极限。
爱旭股份正是凭借BC电池技术,实现了在光伏行业的脱颖而出。BC电池的高效性直接转化为产品的溢价能力,搭载BC电池的光伏组件终端售价远高于传统组件,这一溢价水平打破了行业的低价内卷魔咒,为爱旭股份带来了可观的盈利。
从财务数据来看,爱旭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尤为亮眼。第二季度,公司实现了6862万元的净利润,毛利率达到7.4%。BC电池相关产品已经成为公司盈利的核心支柱,营收占比达到45%,贡献了超过60%的毛利。
除了盈利表现抢眼,爱旭股份在技术、订单和海外市场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在BC电池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N型背接触ABC电池,该产品手握五大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了电池的性能。同时,爱旭股份还联合多家行业伙伴发布了《BC电池技术白皮书》,制定了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推动了BC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凭借BC电池的高效产品优势,爱旭股份的订单量大幅增长,排期已经排至2025年底,其中海外订单占比高达65%。在欧洲、澳洲等高端市场,爱旭股份的ABC组件售价比普通组件高出不少,显著提升了项目的发电量和投资回报周期。
然而,尽管爱旭股份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显著优势,但仍面临资金流的压力。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5.75%,账面资金紧张。为了抓住BC电池技术的市场红利,爱旭股份计划于2025年9月启动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BC电池产能扩建项目。
广东和浙江两大生产基地将成为扩产的重点区域,其中广东基地将重点布局高效BC电池生产线,浙江基地则将兼顾电池与组件的一体化生产。待扩产完成且顺利达产,爱旭股份的BC电池总产能将实现跨越式增长,进一步巩固其在细分赛道的领先地位。
不过,爱旭股份在扩张之路上仍需警惕潜在挑战。随着BC电池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更多同行将加速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若对手的技术突破速度和量产落地效率超预期,将直接削弱爱旭股份的技术优势,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产能扩张进度风险也是公司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