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数学到机器人:谢广明教授的专业跨界之旅

   时间:2025-09-01 15:44:59 来源:新京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开学季和秋招季的临近,高校新生即将踏上专业学习的新征程,而准毕业生们则开始通过简历向招聘者展示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所学所得。专业,这一词汇在学术与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了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近日,在“我和我的学科”专题中,多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高校教师以第一人称分享了他们的学科见解和个人经历。他们来自新闻传播学、法学、流体力学、昆虫学等传统基础学科,以及机器人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这些教师不仅探讨了各自学科的本质,还分享了个人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其中,北京大学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教授谢广明,分享了他从应用数学到机器人工程的学术旅程。1991年,谢广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开启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探索。然而,面对大学课程的难度和竞争压力,他一度感到迷茫和挫败。幸运的是,在导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术方向,并最终在控制理论和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谢广明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并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展开了相关研究。他选择了当时相对冷门的水下仿生机器人作为研究方向,并带领团队研发了多款具有创新性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北极和南极等极端环境中进行了成功的测试。

随着北京大学机器人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谢广明也见证了该领域从冷门到热门的转变。如今,机器人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谢广明认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机器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也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在谈及机器人教育的未来时,谢广明强调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趋势。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语义理解与自主决策能力。这将为机器人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这一快速变化的技术领域。

谢广明还分享了他对水下仿生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展望。他认为,水下仿生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通过模仿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运动方式和感知器官,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灵活的机器人系统,以解决水下探测、救援、捕捞等实际问题。

谢广明的学术旅程和个人经历不仅展示了他在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学科选择、学术探索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启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不断试错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术道路并实现个人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