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近期公布的2025年度中期业绩,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其业务版图中的暗流涌动。这份成绩单上,营收同比下降6.9%,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16.4%,与两年前相比,营收规模近乎“缩水”百亿,令人咋舌。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蒙牛乳业昔日风光无限的“并购战略”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现代牧业、贝拉米等一众通过资本纽带连接的联营及子公司,如今却成了业绩拖累的“重灾区”。贝拉米2024年的商誉减值风波尚未平息,2025年上半年,现代牧业又爆出超9亿元的亏损,让蒙牛乳业的利润表更是雪上加霜。
蒙牛乳业的核心业务——液态奶,尤其是常温奶板块,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需求疲软,市场竞争白热化,双重压力下,这一曾经撑起公司八成以上营收的“顶梁柱”,如今却成了业绩下滑的“主犯”。财报显示,液态奶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1.2%,成为所有业务板块中唯一负增长的部分。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乳制品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者对“新鲜”的追求,让低温鲜奶逐渐蚕食常温奶的市场份额;而理性消费趋势下,区域性乳企凭借价格优势,也在一步步挤压全国性品牌的市场空间。尽管蒙牛低温鲜奶业务实现了双位数增长,但这份增量,在常温奶的大幅下滑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蒙牛乳业的联营公司亏损,更是对其利润构成了直接打击。现代牧业作为上游奶源供应商,因主动淘汰低产效牛只及原料奶售价下降,上半年净亏损近10亿元,蒙牛乳业需分担其中超过5亿元的亏损,这无疑让其净利润承受巨大压力。
在“一体”承压的同时,“两翼”——营养健康平台与海外平台,被寄予厚望成为蒙牛乳业的新增长点。中期业绩显示,这两翼虽有亮点,但仍需时日才能真正挑起大梁。冰淇淋、奶酪、奶粉等高附加值及创新品类,虽然增速喜人,但体量尚小,远不足以弥补液态奶下滑造成的巨大缺口。
冰淇淋业务凭借新品推出和海外品牌艾雪的强劲表现,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5%;奶酪业务通过子公司妙可蓝多发力,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2.3%;奶粉业务也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迹象。然而,这些业务的营收总和,仍不足液态奶业务体量的四分之一。
国际化方面,蒙牛乳业虽已迈出坚实步伐,海外收入逐年增加,且在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市场取得不俗成绩,但在技术壁垒高、国际巨头垄断的原料领域,其能否打破格局,仍需市场检验。为了聚焦核心业务、减轻历史包袱,蒙牛乳业近期也开始对海外资产进行“瘦身”,如将雅士利新西兰工厂出售给a2牛奶公司等。
面对困局,蒙牛乳业已主动“降本减负”,削减销售费用、出售非核心资产,试图通过精细化运营,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这条道路注定不会平坦,蒙牛乳业能否成功转型,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