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理想汽车近期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财报不仅展示了理想在保持高毛利率和庞大现金储备方面的实力,也暴露了其面临的挑战与隐忧。
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拥有高达1069亿元的现金储备,车辆毛利率稳定在19.4%,整体毛利率达20.1%,运营费用同比减少8.2%,净利润达到11亿元,环比回升69.6%。这些亮眼的数字表明,理想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先的优势。
然而,理想与辉煌并存的却是营收的同比下滑。二季度,理想汽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车辆销售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7%。更引人注目的是,自由现金流因战略投入增加而转为负值,达到-38亿元。理想汽车CFO李铁解释称,营收同比变动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购车补贴及销售政策影响,导致均价下降,但交付量增长部分抵消了上述影响。至于现金流流出,则主要是响应国家监管部门“60天账期”的合规要求,调整了营运资金策略所致。
面对这样的财报,市场反应不一。有网友调侃理想是否拿了蔚来的剧本,质疑其是否还能保持过去的增长势头。实际上,理想的销量目标早在今年5月就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但到7月,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仅36.7%。若要完成64万辆的销量目标,理想每月需交付近7万辆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销量压力之下,理想对三季度的销量指引也大幅下调至9-9.5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3.8万辆。这一调整反映出理想对下半年市场形势的谨慎态度,或对纯电车型i8和i6的信心不足。据消息透露,理想给供应链端提供的i6销量预期是2.5万辆/月,内部预期接近3万,但市场对此仍有疑虑。
理想的困境不仅在于销量目标的调整,更在于其过去赖以成功的爆款策略是否还能奏效。过去,理想通过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定义了奶爸车等新品类,在性价比和技术没有领先的情况下,靠着产品红利称霸新势力多时。但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需要性价比和技术的极致比拼,理想的次优解打法逐渐失去效力。
增程产品的销量已接近天花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过去拥有市场统治力的高利润款L8和L9也陷入下滑趋势。与此同时,纯电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理想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纯电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中大型纯电SUV的竞争越来越胶着。理想在纯电市场的布局能否成功,关键在于i6等车型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理想看来,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AI技术。据报道,理想汽车在年初完成了一次决策层调整,李想的主要精力转向AI。自2023年以来,理想AI团队扩招千余人,不计成本地推进端到端量产。今年8月20日,理想自研的VLA(Vision视觉-Language语言-Action行动)司机大模型正式上线,旨在通过统一视觉、语言与行动智能,突破多模态协同瓶颈,将用户体验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可沟通、懂意图的智能司机Agent。
然而,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接受并非一蹴而就。理想的VLA技术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还需要时间和用户的检验。在当前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下,理想需要的不仅是守成,更是大胆出击,在无人之境拿出不一样的产品和技术。
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理想汽车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技术/产品-市场的匹配点。在保持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优势的同时,理想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上的投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