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锂电“反内卷”风暴来袭,产业链重构下的巨头新机遇?

   时间:2025-09-03 17:39:30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夏,中国锂电产业迎来了其狂奔十年后的首个转折期。这一转折的标志事件,是7月某公司突发停产,紧接着8月11日,宁德时代宣布其位于“亚洲锂都”宜春的锂矿项目因证件到期暂停开采,这一消息如巨石入湖,激起了投资市场的巨大波澜。

宁德时代宜春锂矿的停产,虽然公司表示影响可控,但考虑到该矿山在国内碳酸锂月度供应中的占比高达十分之一,市场迅速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更深层次的原因随后暴露,此次停产并非简单的证件续期问题,而是涉及到当地锂矿企业以“陶瓷土”名义开采锂资源的合规性问题。此前,青海的藏格矿业也因类似问题被勒令停产。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了监管层对锂资源开发秩序的规范决心,也响应了中央层面近年来提出的防止恶性竞争、强化行业自律的政策导向。未来,锂资源开发将进入严格监管的新时代。

上游的动荡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宁德时代停产公告发布的次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即发布倡议书,呼吁全行业加强自律,抵制无序竞争。同时,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包括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在内的多家骨干企业召开闭门会议,就稳定产品价格、调整生产节奏等达成共识。

从上游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到中游的材料巨头,再到下游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整个锂电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都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市场的直接反应是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出现反弹,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价格波动只是表象,背后是整个产业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锂电行业的内卷,是十年盛宴后的集体消化不良。高工锂电数据显示,全国锂电池电芯总产量从2014年的近30GWh增长到2024年的超过1170GWh,增长了近40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推动了上游锂矿资源和中游材料产能的急剧扩张。然而,当全球锂资源供给在2023年后集中释放,而下游市场增速放缓并陷入价格战时,前期扩张的产能难以消化,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形成。

锂价从2022年末的高点近60万元/吨一路下跌至2025年中的不足6万元/吨,产业链利润空间大幅压缩。2025年上半年,中国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32%,而表观消费量仅增长25%,供给过剩量达2.8万吨。这场内卷,对产业链各环节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上游锂矿企业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经历了业绩的大起大落。在锂价高点时赚得盆满钵满,而随着价格下行,又面临亏损压力。中游电池材料企业则成为本轮调整中受损最严重的环节之一,它们既要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又要承受下游电池厂和车企的降本压力,议价能力较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主材领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游电池厂商与应用领域同样感受到巨大压力。尽管宁德时代凭借其规模、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优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但其他多数电池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股压力也传导至关联行业,如储能领域,虽然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但过度和无序的低价竞争导致行业中出现了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的现象。

“反内卷”风暴因此而起,它源于行业寻求摆脱困境、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内在需求。这轮行业调整的即时效应有望在两个层面显现:一是通过停产、延后新建产能等方式遏制供给端的扩张冲动,缓解产能过剩压力;二是通过行业自律带来的价格企稳和国家政策推动的缩短中小企业账期,加快产业链资金周转速度,改善企业现金流和经营质量。

更重要的是,“反内卷”风暴正在重塑产业竞争格局。对于上游资源巨头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而言,监管整顿将有利于合规、高效、绿色的矿产开发,它们作为龙头更容易成为受益者。中游材料企业如恩捷股份等,也将通过行业自律稳定市场预期,修复利润空间。而长远来看,本轮调整的政策导向是通过设立更高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环保门槛,引导产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例如,工信部发布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产能利用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有利于宁德时代等在技术研发、产能规模和全球化布局上有深厚积累的企业。随着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依赖低成本策略、技术储备不足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困境,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也将加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