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的背景下,一种声音逐渐响起:“豪华品牌的纯电动车,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杂牌罢了。”这种观点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步伐确实显得迟缓,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表现,与本土品牌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然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却有一位名叫阿硕(化名)的车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保时捷Macan EV Turbo这款顶配车型。这款车的指导价高达96.80万元,落地价更是迈入了百万元大关,价格甚至超过了特斯拉Model X的单电机版。
阿硕的选择让人不解。毕竟,在百万元的价格区间内,他完全可以选择定位更高的保时捷帕拉梅拉或保时捷Cayenne等车型。但他最终却选择了这款中型纯电动SUV。那么,他究竟是基于何种考虑做出这一决定的呢?购买之后,他是否感到后悔?
初见保时捷Macan EV,或许能够理解为何有人会将豪华品牌的纯电动车视为“杂牌电车”。阿硕抱怨道:“明明是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第一款纯电动SUV,怎么和燃油版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呢?”他所谓的“家族设计”,在不少人眼中却缺乏新意。
尽管保时捷Macan EV在营造运动感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前唇、电动可调节尾翼以及黑化处理的前盖盾标等细节,都在强调其高性能定位。但整体上,这款车似乎缺少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独特元素。车内座椅的通风功能也令人失望,采用的是吹风式通风,效果远不如吸风式,而这样的配置在20万元以内的国产车上早已普及。
不仅如此,保时捷Macan EV的三块屏幕虽然在科技感上还算到位,但在实际使用体验上却与科技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车辆启动360°全景影像功能时,画面虽然清晰,但畸变量过大,容易误导驾驶者对车距的判断。车机屏幕响应迟缓,搭载的地图系统也显得老旧,实用性远不如手机自带的地图软件。在辅助驾驶技术方面,更是仅配备了基础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忽略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高期待。
空间表现方面,保时捷Macan EV同样难言出色。前扶手箱深度不足,连一瓶570ml的矿泉水都难以容纳;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也只是勉强够用,与同级别车型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然而,当坐进驾驶位后,保时捷Macan EV展现出了与国产纯电动中型SUV截然不同的感受。坐姿更低,座椅侧翼更硬,中控挂档按键设计简洁,但切换档位需要克服较强的阻尼。转向拨杆转动时的段落感明显,对于喜欢驾驶的人来说,这种强烈的段落感更能激发驾驶欲望。
保时捷Macan EV Turbo提供了四种驾驶模式,即便在Normal模式下,深踩电门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换成性能更强的Sport Plus模式后,更是动力澎湃,完全超越了燃油车时代的体验。阿硕作为一位车迷,在试驾多款保时捷车型后,只有这款车让他真正感受到了驾驶的乐趣。
在他看来,车身尺寸更大的保时捷Cayenne和保时捷帕拉梅拉,在操控感受上都不及保时捷Macan EV。这也是他最终选择这款车的原因。从动态表现来看,保时捷Macan EV Turbo的加速性能和操控表现无可挑剔。但路感过于清晰,即便在路况良好的沥青路上,也能感受到细碎的振动。这种硬邦邦的乘坐感受,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更重要的是,保时捷Macan EV Turbo在城市道路上正常驾驶,百公里耗电量可以轻松突破20kWh。加上不够出彩的空间表现和科技体验,可以说,除了性能和操控之外,这款车在其他方面的体验似乎都达不到一台百万级SUV应有的水准。它的受众主要是那些预算充足且对激烈驾驶有较高需求的年轻用户。
阿硕坦言:“趁着现在还单身,当然要挑自己最喜欢的车。有另一半之后,或许会考虑换一台保时捷Cayenne。”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现在的国产新能源SUV时,他认真回答道:“撇开预算不谈,现在许多看似高端的国产新能源车,在产品定义上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冰箱、彩电这类配置,本就不是出行的必需品。在我看来,好开、舒适、有面子,才是一款豪华车最应具备的核心要素。或许是我尚未组建家庭的缘故,现在的我完全不太懂这些配置的意义是什么。”
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反应确实慢了一拍。但他们所坚持的核心价值并未改变,尤其是保时捷,始终坚守性能和操控这两个卖点。然而,在中国市场,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显得尤为缓慢,销量长期下滑。不知道未来,我们是否还能试驾到性能如此强悍的保时捷纯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