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项针对大班儿童免除保教费政策的出台,学前教育领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波政策利好背后,不少幼儿园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招生困境,尤其是私立幼儿园,它们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姜媛,一名在幼儿园工作的幼师,最近经常蹲守在对家幼儿园门口,手里拿着一摞摞的传单。尽管朋友圈里充斥着关于新政策的转发和讨论,似乎预示着行业的回暖,但姜媛更关心的是如何把手中的传单发出去,完成招生任务。如果当天任务未完成,她将面临领导的严厉批评,甚至可能影响薪资。
墨墨的遭遇与姜媛相似。在商场里,她和同事们忙前忙后,搞了一下午的免费手工课,却未能招来一名学生。这样的“赔本买卖”,她们年后就已经开始干了,比秋季开学足足提前了半年。然而,即便如此努力,仍无法阻止一批批幼儿园关门大吉,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成为了重灾区。
回想起过去,郑园长感慨万千。十二年前,她一头扎入学前教育,那时,公立和普惠幼儿园数量稀少,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大量人口涌入,孩子比学校多的矛盾日益凸显。家长们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不惜挖空心思找门路。郑园长的高端幼儿园,更是成为了家长们疯抢的“香饽饽”。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民办幼儿园的激增,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两个比例”目标,即将公办园占比提高至50%,普惠性民办园占30%,以限制过度逐利。这一政策对民办幼儿园产生了巨大冲击。郑园长精心筹划的新园,因办学资质被取消,变成了随时可能砸在手里的“地雷”。为了应对困境,她不得不转型做高端托育园。
不仅新办的学校受影响,连锁民办幼儿园也未能幸免。苗苗所在的幼儿园,随着公办幼儿园的兴建,报名家长变得稀疏起来。更棘手的是,“严防幼儿园小学化”的禁令,使得民办幼儿园难以在教学上甩开差距,真正站在了与公办幼儿园的同一起跑线上。
为了招生,幼儿园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幼儿园甚至组织孩子们穿着华丽戏服,在舞台上表演《哈姆雷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家长。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家长们变得越来越挑剔,货比四五家,要求抠到像素级。无奈之下,许多幼儿园不得不打出降价牌,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扭转颓势。
随着“少子化”浪潮的波及,幼儿园在园人数逐年递减,这场更大的“风暴”,让民办和公办园都陷入了困境。姜媛的同事因为学生家长拖欠学费而痛苦不堪,甚至因此离职。苗苗也深受其害,每次往家长群里发照片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引起家长的不满和投诉。
艾尔供职的幼儿园,在这个夏天彻底倒下了。随着附近公办园的兴建和抢生源,他们的生源被大量抢走。闭园那天,艾尔看到同事们强忍眼泪收拾教案,和孩子们偷偷告别,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舍。她知道,一个旧时代已经结束,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幼师们,却面临着无法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