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通资管)近日宣布了一则人事变动消息,其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因个人职业规划考虑,决定离职,并已完成旗下所有管理产品的交接工作。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姜永明自2018年加入财通资管,期间担任过总经理助理及权益投资总监等要职,为公司权益投资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其任职期间,管理的产品虽曾有过短期内的亮眼表现,但从长期及产品结构来看,业绩并不稳定。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他管理的产品整体回报率为43.36%,然而,部分封闭式基金在过去几年内曾出现较大亏损,旗舰产品“财通资管均衡价值”自2021年市场高点以来,净值近乎减半,最低跌至不足0.6元,成为公司主动权益产品中的较大跌幅之一。
此次人事调整不仅引发了市场对财通资管投研团队稳定性的关注,同时也暴露了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所面临的长期挑战。近年来,财通资管的整体管理规模呈现下降趋势,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三季度突破1550亿元后,至2025年中期已降至1136亿元,缩水超过400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A股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行业内多数资产管理公司规模有所回升,而财通资管却未能抓住这一机遇,规模反而较2024年底下降了150亿元。
深入分析公司产品结构,可以看出,财通资管长期依赖债券和固定收益类产品,主动权益业务发展相对滞后。截至2025年上半年,主动权益类产品在总规模中占比不足20%,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低位置。公司多只权益基金仍处于亏损状态,例如“财通资管价值成长混合C”在姜永明任职期间累计回报率为-30.43%,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资金外流,进一步限制了公司规模的增长。
尽管在权益投资方面面临压力,但财通资管在今年的市场回暖中仍有部分产品表现突出。据数据显示,公司有8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提升了市场关注度。然而,从长期来看,基金业绩分化依然明显,仍有14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录得亏损,占比约11.6%。这种业绩分化反映出公司在权益投资策略和执行上的不足,部分产品长期表现不佳,未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
面对权益投资困境和规模缩水压力,财通资管正积极推进业务转型与布局调整。除了公募基金业务外,公司在资产证券化(ABS)板块持续投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ABS业务一直是公司的战略重点,扩展速度较快。同时,公司也意识到需要加强权益类基金的发展,改变过度依赖固收的局面。为此,公司提出了“固收+权益”双轮驱动模式,计划到2028年将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占比提升至25%。然而,业务转型并非易事,公司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投资团队能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体系。
财通资管的人事变动也引发了市场对治理稳定性的关注。除了姜永明离职外,公司高管层在过去8个多月内多次变动。频繁的人事更替和晋升节奏虽然显示出公司对核心人才的重视,但也反映出管理层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维持运营稳定所面临的压力。高管层的频繁变动可能影响治理稳定性,进而影响公司的战略执行力和组织韧性。
在收益和营收层面,财通资管旗下基金的业绩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基金如“科技创新一年定开基金”和“数字经济混合A基金”表现稳健,为投资者带来了回报,并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和市场声誉。然而,也有部分基金表现不佳,如“价值发现混合C基金”和“均衡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这些基金的亏损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一情况反映出公司在产品策略、业绩修复及费用管理方面仍有待优化。
财通资管当前面临着规模缩水、业绩分化、业务转型、人事变动等多重问题的交织影响。在行业监管趋严与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公司需要直面这些问题,通过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投研能力、稳定管理团队、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逐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重建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