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企“自燃赔新车”承诺频出,是营销噱头还是撬动市场的关键?

   时间:2025-09-06 04:02:1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电池安全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量因素。近期,多家车企推出“自燃赔新车”等激进质保政策,引发行业对电池安全保障模式的深度讨论。这些承诺究竟是营销手段还是行业变革信号?市场反馈与政策动向正在给出答案。

广汽丰田铂智3X、上汽名爵MG4等车型相继推出“自燃即赔”政策,别克E5更提供一年期“零自燃承诺”。数据显示,荣威品牌在推出“超级安芯承诺”后,月销量迅速回升至万辆以上,MG4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万台。但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承诺均设有严格限制条件:包括首任车主专属、指定渠道保养、年里程限制等条款,实质是通过精细化运营控制赔付风险。

行业专家指出,车企敢于作出此类承诺,本质是对自身电池技术的自信。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供应链企业已开始布局后市场服务,其“宁家服务”推出电池终身质保选项。比亚迪、蔚来等头部企业也在强化质保体系,形成从“三电终身质保”到“关键部件保修”的差异化策略。这种转变与智能手机行业从“碎屏险”到标配保障的发展路径高度相似。

政策层面正在构建更严格的监管框架。工信部新修订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实施,将热扩散测试标准从“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全国汽标委正在起草的《火灾事故调查规范》,将明确事故责任认定流程。这些变化迫使车企承担更多安全责任,倒逼技术升级。

技术突破才是解决安全焦虑的根本路径。当前动力电池进入迭代关键期,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解决方案。上汽清陶、蜂巢能源等企业已推出半固态电池产品,长安、比亚迪等计划在2026-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这类技术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电解液,理论上可消除热失控风险。届时,“自燃赔付”可能像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保修”一样,成为基础服务而非营销亮点。

在技术过渡期,车企面临沟通挑战。过度强调质保承诺可能引发消费者质疑,而单纯展示测试数据又难以建立信任。网通社研究院院长何仑认为,行业需要建立涵盖安全、质量、服务的价值标准体系,避免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最终认可的仍是技术实力与产品综合表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