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浪潮下汽车更新加速,“半年一改款”是快消品化还是新趋势?

   时间:2025-09-06 07:13:1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更新速度,传统“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的节奏被大幅压缩,部分车型甚至出现“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的现象,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年抛型电车”的说法。这一变化引发了关于汽车是否正在向快消品转型的讨论:有人认为汽车更新频率已接近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有人坚持认为这只是行业过渡期的特殊表现,汽车的本质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快消品通常指使用寿命短、消费频率高的日常用品,如食品、日化用品、烟酒饮料等,其商业模式依赖高频次消费和规模化市场。而汽车作为仅次于房产的大宗消费,长期被归类为耐用消费品。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当前对汽车属性的争议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使其功能更接近电子产品;二是消费者换车周期的缩短,经济水平提升和汽车价格下降使得购车门槛降低,几万元的车型也能提供较强性能。

尽管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一定的“快消化”趋势,但从本质属性、生产模式和配套服务来看,汽车与传统快消品仍存在显著差异。张翔强调,汽车单价普遍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消费者决策过程复杂,需综合考虑品牌、性能、安全性等因素。汽车使用寿命远超快消品,正常保养下可满足多年出行需求,而非短时间内被消耗替代。

多家车企负责人明确表示,汽车的本质仍是耐用品。某品牌负责人指出,即使换车频率加快,安全、耐用、可靠仍是核心标准,这意味着汽车开发不能沿用快消品逻辑。例如,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存在本质区别:前者需通过AEC-Q、ISO 26262等国际认证,以适应高温、低温、颠簸等恶劣环境,缺陷率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而消费级芯片设计寿命通常为3-5年,缺陷率允许达到万分之五。一台汽车的使用周期可达10-15年,芯片可靠性直接决定整车寿命。

汽车生产模式也与快消品截然不同。尽管规模化生产是共性,但每款车型需经历独特的设计、研发过程,零部件和配置差异显著,且受严格法规和安全标准约束。从设计到量产需经过大量测试验证,所谓“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更多是软件升级或微调,硬件层面难以实现快消品式的快速迭代。某新势力车企创始人强调,汽车需以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视角审视品质,二手车市场的存在进一步要求其具备长期耐用性。

在智能化浪潮下,汽车正经历深刻变革,部分特征呈现快消品化倾向,但其耐用消费品属性仍将在未来长期保持。张翔认为,汽车行业将与快消品理念融合,形成新的发展态势。例如,未来汽车商业模式可能更加灵活,消费者可通过签约服务包的方式使用车辆,服务内容涵盖充电、停车、过路费及维修保养等。同时,电动化与智能化推动底盘共用技术发展,如“滑板底盘”可支持个性化设计,使不同车型在外观和内饰上形成差异,这将成为行业重要趋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