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提着购物篮穿梭在零食量贩店的货架间时,曾经占据商超C位的零食三巨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来伊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151.91万元,创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良品铺子净亏损9355万元,同比暴跌491.59%;三只松鼠虽营收增长7.94%,但净利润却腰斩过半。这场集体滑铁卢背后,是消费市场对"极致性价比"的集体投票。
消费风向的转变在数据中清晰可见。2023年良品铺子净利润暴跌超80%,来伊份门店总数缩减16.28%,三只松鼠虽在2024年重返百亿营收,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再次大幅缩水。老牌巨头们引以为傲的高端定位,在1元矿泉水、1.8元可乐、9元5袋果冻的低价攻势下显得脆弱不堪。当消费者发现量贩店的坚果价格仅为品牌店一半时,精心打造的"高端滤镜"瞬间破碎。
新势力的崛起堪称"闪电战"。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门店突破1.4万家,好想来背靠的万辰集团两年内狂开近万家门店,日均新增8家。这些新玩家以"一件批发价"为武器,在社区和乡镇构建起密集的消费网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只松鼠门店从巅峰期的千余家锐减至300余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面对冲击,三巨头展开多维度自救。良品铺子2023年底对300款产品调价,会员价平均降幅22%,但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净利润仍暴跌。三只松鼠提出"高端性价比"战略后,却因原料成本上涨陷入盈利困境,收购"爱零食"的计划也因核心条款分歧告吹。来伊份尝试仓储会员店模式,三只松鼠开设生活馆,但这些创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跨界探索同样收效甚微。来伊份布局白酒、咖啡业务,三只松鼠涉足卫生巾、宠物领域,但这些边缘业务难以支撑主业颓势。更尴尬的是,当良品铺子天猫旗舰店肉脯售价仍在16-50元区间时,量贩店的同类产品已低至几元,价格优势的鸿沟难以跨越。
新玩家的扩张并非没有隐忧。万辰集团零食品类毛利率仅11.49%,零食很忙加盟门店占比达99.9%,盈利模式高度依赖加盟体系稳定性。为保持竞争力,头部品牌SKU数量飙升至2000-3300个,但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白牌商品占比提升导致消费者忠诚度下降。
这场变革已进入深水区。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预言2025年将是全品类折扣超市元年,山姆、嗨特购等硬折扣玩家正在入场。当行业从单一品类竞争转向全渠道博弈,无论是老牌巨头还是新兴势力,都在价格战与规模扩张的双重压力下寻找生存空间。这场零食江湖的洗牌,远未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