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悦己经济”与“情感消费”的兴起,宠物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成为消费领域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毕马威在进博会期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宠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114亿元大关。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宠物经济的潜力,也引发了市场对相关赛道的广泛关注。
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已达5928亿元,而到2028年,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11500亿元。与此同时,宠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宠物犬数量达5175万只,同比增长1.1%;宠物猫数量为6980万只,同比增长6.8%,两者合计超过1.2亿只。庞大的宠物基数不仅释放了增量需求,也为存量市场的再分配带来了红利。
当前,中国宠物行业正经历两大结构性变革:国产替代与产业集中度提升。过去,外资品牌凭借先发优势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内资品牌迅速崛起,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以宠物食品为例,2014年外资品牌玛氏和雀巢在中国市场的合计份额为22.4%,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4.4%。艾媒咨询指出,国内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1900亿元,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就意味着19亿元的增量空间,这对于年营收尚不足50亿元的上市公司而言,潜力巨大。
产业集中度提升则是另一大趋势。东海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和日本宠物食品行业CR10分别达到76.10%和85.30%,而中国仅为31.30%,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参考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宠物喂养向成熟化、专业化发展,研发与品牌壁垒将逐步提高,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一背景下,国产替代与产业整合为宠物上市公司提供了广阔的扩张空间,而自主品牌的建设成为关键突破口。
国内宠物食品企业早期多以代工业务为主,但利润空间远低于自主品牌。以中宠股份为例,2024年上半年其境内业务毛利率为37%,而境外代工业务毛利率仅为25%。为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自主品牌,其中乖宝宠物的转型成效尤为显著。2020年至2023年,乖宝宠物OEM/ODM模式收入占比从50%降至32%,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则提升至近70%。相比之下,中宠股份代工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75%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68%,佩蒂股份从85%降至81%。这一差异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乖宝宠物达42%,而中宠和佩蒂均在28%左右。
乖宝宠物的品牌矩阵已初步成型:以麦富迪为核心基础品牌,弗列加特定位高端市场,并在中间价格带孵化新品牌。2023年,麦富迪市场渗透率达5.5%,位居国产宠物食品品牌首位。2024年前三季度,麦富迪销售额同比增长36%,弗列加特更实现290%的爆发式增长。尽管中宠和佩蒂在自主品牌建设上相对滞后,但只要持续投入研发、优化渠道布局,仍有望分享行业增长红利。
从投资视角看,宠物赛道的吸引力在于其“小基数、高成长”的特性。一家营收1000亿元的企业增加100亿元收入,增长率仅为10%;而营收10亿元的企业增加同等规模收入,增长率则高达100%。当前,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虽已接近万亿,但相关上市公司营收体量普遍在几十亿元级别,未来翻倍甚至数倍增长的空间显著。这种成长性在今日市场中已属罕见,自然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
需说明的是,本文内容基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整理分析,所涉观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商业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