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传陷入破产困境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近日通过一纸公告重回公众视野。9月6日,由翔飞汽车与新威马项目组联合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披露,根据今年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方案,翔飞已正式接管威马汽车旗下四家关联公司,目前正集中资源推动威马EX5和E5两款车型在温州生产基地的复产工作。
据蓝鲸新闻获取的最新进展显示,该基地已启动量产程序,首批十余台新车已完成下线并进入市场投放阶段。项目组对接人透露,这批车辆主要用于渠道铺货,后续将通过新建销售门店扩大市场覆盖。当被问及具体开业时间时,相关人员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未予明确,仅表示"相关营销策略正在制定中"。
生产端恢复情况超出市场预期。对接人证实,目前温州工厂已有400余名员工返岗,涵盖从基础工人到车间主任的全流程岗位,生产体系已按标准架构重建。人力资源方面呈现双向动态:一方面向离职员工发出返岗邀请,承诺重新协商薪资待遇;另一方面持续开展社会招聘,多个技术及管理岗位仍在开放。
一位曾在威马任职的技术人员透露,两个月前收到前主管的返岗邀约,称"原则上愿意回归的员工都可重新入职"。不过其原部门同事普遍持观望态度,认为"行业波动太大,稳定性存疑"。这种谨慎态度折射出市场对造车新势力复苏的普遍疑虑。
根据新威马制定的战略蓝图,企业将通过"三步走"实现跨越发展:2025年9月至2026年为复兴期,计划年内复产两款主力车型,确保1万台、力争2万台产销规模,同步启动泰国KD工厂建设开拓东南亚市场,2026年目标量产10万台;2027-2028年进入发展期,年销量目标提升至25-40万台,推出搭载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并启动IPO筹备;2029-2030年为跨越期,2030年产量冲刺100万台,营收目标1200亿元,构建智慧出行生态体系。
这份规划显示,新威马将海外市场作为重要突破口。泰国工厂的布局不仅服务于东南亚,更将辐射中东地区,形成"国内生产+海外组装"的双轨模式。技术层面则强调AI技术对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的赋能,试图通过智能化转型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