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6G标准制定进行时:单一架构SA模式或成主流,演进路径渐明

   时间:2025-11-06 08:38:5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市场研究公司Omdia最新报告指出,随着6G标准制定进程加速,决定其长期发展方向的系统架构决策将在较短时间内落地。Omdia高级首席分析师Gabriel Brown强调,设计6G架构需同时满足两大核心挑战:既要支撑2040年先进服务需求,又要确保初始部署符合当前商业模式的成本承受能力。这一观点在3GPP技术指导组6G全体会议上引发广泛讨论,并直接影响了6月批准的"6G系统架构研究"与"6G无线电研究"两项核心议程。

独立组网(SA)模式将成为6G从启动阶段就采用的核心方案。3GPP明确要求6G架构需比5G更简化,减少技术选项以加速商用进程。具体实施层面,6G无线接入网(RAN)将部署在共享5G频谱与新增6G频谱的混合环境中,其中中高频段(如FR3"黄金频段")的引入成为关键突破。这种架构通过多无线接入技术频谱共享(MRSS)机制,利用前向兼容的5G物理层实现低开销的5G/6G协同运行,有效规避了4G/5G动态频谱共享中的干扰难题。

MRSS技术的经济优势在初期阶段尤为突出。运营商可复用现有5G无线设备与天线,仅需进行基带软件升级并部署演进后的6G核心网即可实现网络迁移。Omdia分析显示,这种模式在覆盖层建设阶段可节省高达40%的资本支出。但随着用户向6G迁移,新增频谱需求将推动移动设备与RAN侧的硬件更新,MRSS的战略价值将逐步转向容量补充角色。目前行业仍在探讨双连接或双栈技术作为补充方案的可能性,但这些选项因增加系统复杂性,需通过价值验证才能纳入标准体系。

核心网演进路径呈现明显延续性特征。Heavy Reading的运营商调研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6G核心网将基于5G核心网升级,仅12%支持全新架构。这种选择背后是运营商对云平台、容器化网络功能(CNF)等基础设施投资的保护需求。当前为5G核心网部署的电信云环境,预计将直接支撑初期6G服务,这意味着运营商在云基础设施的投入可获得跨代延续价值。

新型核心网功能设计聚焦控制平面精简化。6G计划重构接入管理功能(AMF)与会话管理功能(SMF),通过剥离非必要信令流程,构建仅支持数据服务(如移动性、会话管理)的极简控制平面。这种设计可使非接入层(NAS)信令量减少30%以上,显著降低设备软件栈复杂度。新功能预计采用双模5G/6G共址部署模式,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功能扩展,资本支出可控制在5G同类功能的60%水平。

AI原生架构成为6G标准制定的关键变量。尽管5G已通过AI数据框架实现网络自动化,但6G需在标准层面为AI技术预留更系统的集成空间。Gabriel Brown指出,2029年发布的3GPP Release 21将定义AI框架性标准,允许设备商自主开发AI原生子系统。这种开放策略既应对了AI技术成熟度不足的现实,又为产业创新保留了弹性空间。当前行业争论焦点集中在如何平衡AI功能集成度与网络标准化程度,这将成为影响6G商用节奏的重要因素。

经济性考量贯穿6G架构设计全过程。标准制定者需在技术先进性与商业可行性间寻找平衡点,既要确保架构具备支撑未来二十年服务的能力,又要避免因过度超前导致部署成本激增。这种双重约束下,频谱共享技术、核心网演进路径与AI集成策略的选择,将成为决定6G能否实现规模商用的关键变量。随着标准讨论进入实质阶段,产业界正加速形成技术共识,为2030年左右的6G商用部署奠定基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