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YU7提车现“测试印”引热议,品控疏漏遭质疑,后续处理能否重获车主信任?

   时间:2025-09-08 18:14:31 来源:雷科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小米汽车旗下新上市的YU7车型陷入了一场品控风波。多位刚提车的车主在网络平台晒出照片,称新购车辆的前后挡风玻璃上出现了“测试车”字样的模糊印记,引发广泛关注。

成都车主王先生描述,夜间驾驶时被对向车辆远光灯照射后,挡风玻璃上的印记突然显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短短两天内,多位车主反映车辆存在相同问题,痕迹仅在特定角度下可见。部分车主质疑:“是否将测试车当作新车交付?”

面对质疑,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及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迅速回应。他们解释称,印记源于工厂下线时的静态评审流程——为确保质量,每批车辆会随机抽检并粘贴静电贴,便于检验员识别。评审完成后撕除静电贴时,可能因环境温度等因素残留胶痕,并非测试车流入市场。

据技术人士介绍,此类胶痕可通过温水软化后擦拭清除。尽管问题可解决,但仍有车主认为,花三十余万元购买的新车,交付时未彻底清理细节,暴露出品控漏洞。对比小米手机生产中“连镜头灰尘都严查”的标准,汽车交付环节的疏忽引发争议。

事件发酵后,首位维权的王先生获得10000积分补偿(约合1000元),小米方面承诺已改进静电贴工艺,后续车辆将避免类似问题。然而,部分消费者认为,相较于补偿,他们更需要品牌提供的质量保障。

行业人士指出,静态评审是汽车生产的常规环节,类似服装出厂前的线头检查。但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后续清理流程的缺失——按标准,出厂前应彻底清洁车辆,此类明显痕迹本不应出现在消费者手中。

小米汽车的“舆论体质”在此次事件中再次凸显。有车友群成员直言:“换作其他品牌,可能无人关注,但小米会被无限放大。”从SU7碳纤维舱盖争议到智驾系统讨论,小米汽车因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背景,始终处于聚光灯下,任何细节问题都可能引发广泛讨论。

网络讨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认为车主“过于苛刻”,另一些则坚持“细节决定品质”。这种争议对小米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高期待值下,品控标准需更严格。

此次事件虽未构成严重质量事故,但暴露出新造车势力在交付环节的不足。消费者支持国产创新,但更期待企业以严谨态度推动行业进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