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隐藏式车门把手”争议升级:颜值风阻成噱头,安全成本问题待解,或迎行业规范?​

   时间:2025-09-09 00:38:15 来源:优视汽车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热议,原本作为新能源汽车标配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性质疑。监管部门正考虑在全行业范围内限制全隐藏式门把手的应用,这一动向标志着汽车工业设计理念可能迎来重大转折。

追溯历史,1954年奔驰300SL首次在量产车上采用隐藏式设计,其初衷是为降低赛车风阻。然而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项设计始终未能成为主流。直到2012年特斯拉Model S问世,通过电动弹出式门把手重新定义了汽车交互方式,这种兼具科技感与仪式感的设计迅速成为新能源车型的标配。

表面看来,隐藏式门把手确实带来双重优势:视觉上使车身线条更流畅,物理上可降低0.005-0.01Cd的风阻系数。但专业数据显示,这种微小改善仅能提升约10公里续航,在充电网络日益完善的当下,实际使用价值已大打折扣。更值得关注的是,某些中低端车型采用的"跷跷板式"设计,反而因操作复杂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成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传统机械门把手的制造成本可低至两位数,而隐藏式设计需要集成传感器、电机、电控单元等多重部件。即便考虑机械冗余设计,整体成本仍呈几何级增长。某车企工程师透露,完整配备防夹、低温保护功能的系统,成本是传统方案的3倍以上,这为车企"减配"埋下隐患。

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更引发担忧。北方冬季频繁出现的门把手冻结现象,即便配备加热功能也难以确保100%解冻成功。2022年大连特斯拉事故中,救援人员被迫用铁棍撬开车门的场景,暴露出电子依赖设计的致命缺陷。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统计显示,涉及隐藏式门把手的事故救援时间平均延长47秒。

当前汽车行业正陷入创新困境:无实体按键、异形方向盘等设计虽具未来感,但未经过充分安全验证。某新能源品牌市场总监坦言:"在同质化竞争中,不做隐藏式门把手就意味着产品落后。"这种囚徒困境导致企业集体忽视基础安全需求,亟需监管层通过标准制定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传统机械门把手历经数十年事故检验,其可靠性已得到充分验证。某德系车企安全工程师指出:"每次重大交通事故后,我们都会重新评估每个部件的应急表现,这种积累是新兴设计无法替代的。"随着智能汽车时代来临,如何在创新与安全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决定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命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