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险“双高”困局有解:控成本拓市场,头部险企境外掘金新赛道

   时间:2025-09-09 07:49:05 来源:和讯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犹如精密而脆弱的神经中枢,这一特性使得其保险责任与传统车险存在显著差异。传统车险定价模型难以直接套用于新能源车险,导致该业务自诞生以来便饱受争议。然而,曾经被视为“烫手山芋”的新能源车险,如今正逐步摆脱亏损困境,成为财险行业的新增长点。

财险行业头部企业——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三家公司车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062.82亿元,占行业车险总保费的68%。其中,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持续提升,部分险企已实现承保盈利,标志着这一新兴业务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作为财险市场的核心板块,车险一直是行业竞争的焦点。头部财险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半年报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上半年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440.65亿元、1086.11亿元和536.06亿元,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左右。尽管增速不算突出,但三家公司的车险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显示出成本控制成效。

新能源车险的崛起,为财险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推动下,这一细分领域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然而,“高保费、高赔付”的“双高”特征,曾让许多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业务望而却步。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但整体亏损达57亿元,凸显了业务开展的挑战。

面对高赔付压力,头部财险公司通过创新策略实现了新能源车险的盈利突破。太保产险上半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105.96亿元,占车险总保费的19.8%,较上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其服务的家用新能源车数量超过536万辆,且家用车领域已实现盈利。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透露,公司通过与主机厂深化合作降低赔付成本,并利用数据分析优化风险选择,从而提升了业务盈利能力。

平安产险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同样取得进展。上半年,其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提升至27.6%。公司不仅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2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还实现了当期业务的承保盈利,成本优化趋势明显。平安产险表示,通过与车企合作挖掘出险场景、优化车型设计,并借助好车主平台推送安全指引,有效提升了经营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头部财险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积极布局新能源车险的全球化发展。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配套保险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人保财险总裁于泽透露,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超70%,为车险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保财险在境外新能源车险市场率先取得突破。今年初,公司成功落地中国香港新能源车险首单,上半年承保香港地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辆超千台,当前赔付率约50%,优于预期。6月,公司又将业务拓展至泰国市场,实现了东南亚市场的进一步布局。于泽表示,人保财险将以香港和泰国项目为支点,深化全球保险合作,探索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市场的落地机会。

太保产险也在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迈出重要步伐。公司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和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在泰国市场落地多批次保单。项目重点聚焦当地车主的风险保障,涵盖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交通强制险。中国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优先布局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构建跨境协同网络,整合国际保险伙伴资源,并输出国内新能源车险的核心技术。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步伐加快,配套保险服务的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头部财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不仅在国内市场实现了新能源车险的盈利突破,还在海外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这一过程中,险企不仅需要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还需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输出,助力中国车企建立完善的境外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车险新生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