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固有认知里,大质量黑洞通常稳坐星系中央。不过,一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却在一个距离地球约2.3亿光年的矮星系中有了惊人发现——他们找到了一个不在星系核心的黑洞。
这个黑洞偏离星系中心约3千光年,并且正在喷射出射电喷流。科研团队通过对该黑洞的多个观测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认这是一个处于活跃吸积状态且拥有喷流的游离黑洞。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进一步印证了“黑洞的增长并非局限于星系中心”这一观点,为研究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实现快速生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9月5日在学术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上在线发表。科研人员表示,随着未来FAST核心阵以及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建成,天文学家的观测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这些先进的设备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开展系统巡天工作,探测到更为微弱的射电信号,甚至可以直接分辨出亚秒差距级别的微型喷流,这将为偏核黑洞的确认以及统计研究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