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款中大型轿车以16.38万元的起售价,将激光雷达、全系四驱和700TOPS算力芯片纳入标配清单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经历新一轮洗牌。9月8日在宁波上市的领克10 EM-P,凭借"智能电混四驱轿车"的定位,在16-20万元价格区间投下了一枚技术重磅炸弹。
面对媒体关于定价策略的尖锐提问,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在上市次日的专访中直言:"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技术普惠。"他以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方案为例,这项此前仅用于极氪品牌的技术,随着应用规模扩大,软件开发成本分摊效率显著提升,直接推动了领克10 EM-P的定价突破。
技术冗余设计成为这款新车的核心亮点。全球首发的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达700TOPS,远超当前辅助驾驶系统所需的300-400TOPS。这种"超前配置"不仅为未来功能升级预留空间,更解决了用户对硬件快速迭代的担忧。配合厘米级精度激光雷达,车辆实现了200米超远感知距离,支持包括自动泊车、断头路车位识别在内的38项安全辅助功能。
在品牌战略层面,领克与极氪的差异化路线逐渐清晰。林杰强调:"极氪将持续向上突破B级及以上高端市场,领克则要向更广阔的细分市场延伸。"这种定位调整直接反映在产品规划上——领克将聚焦A级及小型纯电车型开发,同时停止全新大型纯电产品投入,转而通过"多能源化"和"个性化"路径拓展市场。
智能座舱系统的革新同样引人注目。LYNK FLyme Auto 2系统由领克与魅族联合开发,在美学设计、AI交互和驾乘关联性三大维度实现突破。动态桌面将座舱控制与辅助驾驶入口整合,用户通过两次点击即可触达核心功能。AI控车技术增强了语音交互能力,甚至支持与车内其他乘客的自然对话。
面对老车主对价格下探的质疑,林杰坦承这是行业迭代加速的必然结果。领克给出的解决方案包括持续OTA升级、强化售后服务,并为老用户提供增购权益。数据显示,该车18万元以上版本占比达80%,印证了消费者对高价值产品的认可。
安全性能延续了领克品牌的严苛标准。车辆通过行业首次带电六大串行极端场景测试,获得电池安全"大满贯"认证。车身采用80.5%高强度材料,A柱使用2000MPa潜艇级钢材,前防撞梁采用航天级7系铝材,构建起全球五星安全笼式结构。内饰材料达到"三零"标准(0沥青、0杂棉、0有害溶剂),获得"零甲醛"认证。
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振瑞透露的市场数据,为这场技术普惠运动提供了有力注脚。当竞争对手还在价格与配置间艰难平衡时,领克10 EM-P已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新能源赛道,技术下放与价值升级完全可以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