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手握“鲜战略”的光明乳业,缘何在多元竞争中逐渐落后于同行?

   时间:2025-09-12 12:13:1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还是光明牛奶,喝起来就是那个味儿!”在老上海人心中,光明乳业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然而,当情怀遇上市场现实,这份“老味道”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财报显示,光明乳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7亿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减少22.5%。在乳制品行业成本攀升、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折射出企业发展的深层困境。

作为中国低温奶市场的开拓者,光明曾凭借“新鲜战略”占据华东地区40%以上的市场份额,送奶入户体系和商超冷链网络在长三角地区构建起坚固的护城河。但这种优势正逐渐成为桎梏:依赖冷链运输的低温产品难以突破地域限制,而蒙牛、伊利通过常温奶产品早已完成全国渠道布局,渠道覆盖率超过90%。财报显示,光明六成以上收入仍来自华东市场,全国化进程明显滞后。

产品结构的单一性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瓶颈。当伊利构建起液态奶、奶粉、奶酪、冰品五大业务板块,蒙牛通过收购完善奶粉产品线时,光明仍过度依赖低温鲜奶和酸奶传统品类。在常温白奶、奶酪棒、植物基奶等新兴领域,光明不仅落后于头部企业,还面临Oatly等新锐品牌的跨界冲击。这种“偏科”现象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明显,燕麦奶、豆奶等植物基产品正逐步替代传统乳制品。

国际品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也带来新的压力。雀巢通过淡奶油、炼乳等乳品原料深耕烘焙市场,和路雪凭借高端冰淇淋抢占年轻消费场景,这些细分赛道虽然不直接竞争鲜奶市场,却成功分流了乳制品的衍生消费需求。相比之下,光明虽然强调“巴氏杀菌”“优质乳工程”等技术优势,但在品牌年轻化、产品创新方面显得动作迟缓。

2023年履新的董事长黄黎明面临着重重挑战。这位具有国资背景的管理者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如何突破区域依赖实现全国化布局?怎样构建跨品类的产品矩阵?如何重塑品牌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目前光明在冷链物流建设、线上渠道拓展方面已有动作,但距离打造全国性爆款单品仍有差距。

竞争格局的演变正在重塑行业规则。君乐宝通过性价比策略在三四线城市站稳脚跟,区域品牌借助本地化优势形成稳固市场,而头部企业则通过规模效应和品牌营销构建竞争壁垒。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功能、场景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乳制品已从基础营养品转变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这种转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全产业链控制力、持续创新能力和品牌生态构建能力。

光明并非没有转型尝试。早在几年前企业就提出“新鲜+常温”双轮驱动战略,但执行效果未达预期。在研发端,光明在功能性乳品、保健品等领域已有技术储备,但市场转化速度较慢;在营销端,私域流量运营、跨界联名等新玩法尚未形成系统打法。当竞争对手通过奥运赞助、健康IP打造等方式强化品牌认知时,光明仍主要依靠“品质信任”维系核心客群。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乳制品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生态化阶段,单点突破难以支撑长期发展。光明需要同时解决三个维度的挑战:在供应链层面完善全国冷链网络,在产品层面构建多元化矩阵,在品牌层面塑造时代感形象。特别是要打破“区域乳企”的认知定式,通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产品重新定义品牌价值。

当前中国乳制品市场年增速已放缓至个位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企业既要保持核心优势,又要持续突破舒适区。对于光明而言,如何在守护“新鲜”基因的同时,培育出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将决定其能否从区域龙头进化为全国性品牌。这场转型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决定着企业在健康消费时代能否占据战略制高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