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光博会(CIOE)现场,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联合发布的“LCoS+PVG光波导”AR眼镜光学方案引发行业震动。这项采用单光机驱动双目显示的创新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AR眼镜“高性能必高成本”的困局,更通过八大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AR设备的用户体验标准。双方现场签署的10000台采购订单,标志着该方案正式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核心突破在于“一拖二”光学架构的设计。传统方案需为左右眼分别配备独立光机,导致硬件成本占整机40%以上。而新方案通过特殊分光技术,仅用单个光机即可实现双目独立显示,使核心显示单元数量减半。这种设计直接将AR眼镜终端价格压至1500-2000元区间,较当前市场均价降低40%以上,为消费级市场普及扫清关键障碍。
同步推出的蜻蜓G1与彩虹C1两款光机,成为技术突破的硬件载体。蜻蜓G1以0.35cc的单目体积实现640x200分辨率,支持25°视场角定制,典型场景下双目总功耗仅100mW。其镜面角度可调设计使光机更贴合眼镜形态,配合偏振光输出与小出瞳结构,在提升波导效率的同时,将整机重量控制在普通眼镜水平。彩虹C1则凭借RGB全彩显示与960*720分辨率,在导航、游戏等场景中提供更广阔的视野,0.8cc的体积同样支持定制化设计。
技术团队攻克的八大行业难题中,最受关注的是对人脸曲面的适配优化。传统波导方案因镜片180°平面夹角设计,与面部自然曲面存在冲突。新方案通过改进光栅结构,在保持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镜片夹角可调,使光路更贴合面部轮廓。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佩戴舒适度,更为AR眼镜向“无感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显示效果层面,单光机架构带来的同步优势尤为突出。通过对称光栅分束技术,左右眼图像时序误差控制在0.1ms以内,亮度均匀性偏差小于5%。相较于传统双光机方案8%的亮度差和1ms时延差,新方案从源头减少了变量,使3D显示、动态内容等场景的重影率从15%降至5%以下。这种“同源性”设计大幅简化了双目融合算法,用户在观看1米内虚拟物体时,睫状肌调节误差减少30%,有效缓解视觉疲劳。
生产环节的优化同样显著。蜻蜓模组采用的异侧耦入耦出结构,使组装调光步骤减少60%,良率显著提升。配合塑胶镜框替代金属材质的方案,不仅降低15%的制造成本,更使整机重量减轻20%。这些改进共同推动AR眼镜从“功能设备”向“日常配饰”转型。
行业分析师指出,该方案通过光学性能、成本控制、功耗管理的系统性创新,重新构建了AR设备的价值链条。当终端价格进入1500-2000元区间,AR眼镜将突破现有小众市场,在教育、文旅、工业等领域释放千万级应用潜力。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的合作模式,也为硬件厂商与解决方案商的深度协同提供了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