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澜之家赴港上市谋新篇:海外拓展亮眼,却难掩品牌发展困局

   时间:2025-09-12 13:41:31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作为国内男装领域的代表性品牌,海澜之家正面临业绩增长瓶颈与品牌转型的双重考验。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主品牌门店数量净减少110家,营收同比下降5.86%至83.95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3.42%。这一数据背后,既反映出传统男装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暴露出企业长期依赖代工模式带来的深层矛盾。

在消费市场加速迭代的背景下,海澜之家正遭遇"品牌老化"危机。社交媒体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男性消费者将其归为"父辈品牌",购物清单中更倾向选择运动品牌、快时尚或国潮产品。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反映在销售数据上——同期服装行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而海澜之家主品牌营收却出现下滑。为突破困境,企业自2021年起推进多品牌战略,陆续推出黑鲸、OVV等子品牌,试图覆盖女装、童装等细分市场。

代工模式作为海澜之家快速扩张的基石,如今正成为转型掣肘。该模式下,企业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供应商,采用"可退货"与"不可退货"两种采购机制,有效控制库存风险。但这种轻资产运营也导致产品设计权分散,终端产品同质化严重。时尚产业分析师程伟雄指出:"代工模式本质是组货逻辑,当市场规模突破临界点后,缺乏核心设计能力的品牌必然面临调性模糊、复购率下降等问题。"

海外市场的突破为转型带来转机。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外门店增至111家,营收同比增长27.42%至2.06亿元。企业计划年内进军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并在悉尼开设澳洲首店。为支撑国际化战略,海澜之家近期宣布启动赴港上市,拟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构建"A+H"双资本平台。盘古智库研究员江瀚认为,港股市场不仅能提供资金支持,更有助于企业对接全球资源,加速海外业务布局。

线下渠道收缩与线上转型滞后进一步加剧经营压力。2025年上半年主品牌门店减少至5723家,而电商渠道尚未形成有效补充。消费者调研显示,年轻群体更倾向通过直播、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购物,海澜之家在这方面的布局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线下门店高昂的运营成本持续侵蚀利润空间,形成"规模不经济"的恶性循环。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海澜之家当前面临"模式转型"与"品牌焕新"的双重挑战。要摆脱"父辈衣柜"标签,不仅需要重构产品研发体系,更要在渠道运营、用户体验等环节进行全面升级。相较于拓展海外市场,如何平衡代工模式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或许才是决定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