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金熊猫奖国际影视文化盛典在成都启幕之际,一场以“相约金熊猫·光影向未来”为主题的中外媒体采风活动同步展开。来自全球的媒体人深入探访成都影视城,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解码这座“影视造梦工厂”的创新密码与发展活力。
作为成都市影视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成都影视城以“校地合作”模式与四川传媒学院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编剧、拍摄、后期制作的全产业链人才体系。在成都影视会客厅,全息投影与数字沙盘技术将园区“一核多极”战略蓝图转化为动态视觉盛宴。这座可同时容纳多个剧组拍摄的影视基地,已孵化出《中国机长》《公诉》等百余部影视作品,成为四川省影视产业“一核”战略的重要支点,更跻身首批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
凤凰卫视记者朱家杰在参观中指出,成都影视产业的独特优势在于对青年人才的强吸引力。“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爆款作品的制作团队构成可以看出,这座城市正在形成人才聚集的创新磁场。”他特别提到,成都影视产业不仅整合了新媒体与传统领域的资源,更依托峨眉电影制片厂等标志性机构,构建起多维度的产业生态。
在四川传媒博物馆,跨越百年的5000余件藏品勾勒出影视技术的演进轨迹。新中国第一代通讯设备、首代电视机、摄影机等珍贵展品,与裸眼3D等前沿技术形成时空对话。陕西日报新媒体记者龙轶感慨:“这里不仅收藏着影视发展的历史记忆,更通过技术迭代展示了产业创新的无限可能。”她期待陕川两地能在影视剧创作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拓产业新空间。
压轴亮相的“映美视”元宇宙光影馆,以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空间开启数字艺术新纪元。通过交互技术,记者们“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感受蛟龙号探测实景,转瞬又“登陆”月球见证嫦娥五号采样过程。这种虚实融合的体验让中国发展改革报社编辑游玲印象深刻:“成都影视城通过全链条创新,展现了产业生态构建的示范价值。而这座城市包容、时尚的气质,正为影视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