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在长三角地区,一家以技术创新驱动的企业——厚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正通过全链条再生技术破解“城市矿山”开发难题,为新能源产业链补上循环利用的重要一环。
走进厚德新能源的智能化车间,机械臂正精准拆解退役电池模组。工作人员介绍,每块退役电池都含有锂、钴、镍等稀有金属,通过光谱识别系统分离成分后,经再生车间提纯的磷酸铁锂粉末可直接封装为新电池原料。这一过程中,智能拆解线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芯与结构件的精准分离,材料回收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数倍;湿法提纯工艺则采用浸出、萃取等技术,将有价金属纯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回收材料可直接用于新电池生产。
在院士专家创新中心,一套AI视觉识别拆解系统正在调试。该设备可适配多种规格电池模组,处理效率与准确率远超人工操作。企业常务副总经理殷晓飞透露,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彻底解决了传统人工拆解的安全隐患。依托左铁镛院士领衔的50余人研发团队,企业已累计获得258项专利,其中控氧安全带电破碎技术使铜铝黑粉回收率大幅提升,优先提锂工艺纯度远超国家标准,废石墨气热提纯技术能耗较传统方法降低40%,磷酸铁锂正极修复技术再生材料性能与原生材料差距不足3%。
这些硬核技术支撑起年处理3万吨动力电池废料、1万吨电子废弃物的产业规模,资源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目前,企业已建成每年5万套废旧动力电池拆解与高值化利用示范工程,与传统工艺相比,能耗降低40%、碳排放减少60%。
在产业布局层面,厚德新能源通过“绿色制造+循环利用”模式,与常州公交、蜂巢能源等本地企业构建覆盖长三角的回收网络,并加速推进“1+2+10+N”全国重点区域战略,持续提升回收处理能力。企业还引进德国两院院士Anke教授团队,筹建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支撑国家资源安全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平台。
常州市则通过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当地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推动形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则释放更多绿色低碳动力。在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与车企、材料商组建的“循环经济联盟”通过数据共享和供应链共建推动转型,瑞赛环保承担的“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光伏回收行业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绿色应用场景正在城市中加速落地。高铁新城推进绿色智慧能源、低碳智能制造发展,建设30个近零碳应用场景;武进创新产业园的零碳微电网集成三种储能电池协同运行,其中镍氢电池为国内首次实景应用。从动力电池再生到车网互动,从微电网布局到零碳工厂建设,常州正以循环经济为笔,绘就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