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陶哲轩18个月未攻克的数学难题,AI新星Gauss仅用三周便完成突破

   时间:2025-09-14 18:06:02 来源:量子位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个名为Gauss的AI数学助手近日引发学界轰动——这款由Math公司开发的自动形式化智能体,仅用三周时间就完成了顶尖数学家陶哲轩团队耗时18个月才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数学难题。该成果直接挑战了人类数学家在形式化验证领域的传统优势,标志着AI开始深度介入数学基础研究。

这场突破发生在数学形式化验证领域。2024年1月,陶哲轩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lex Kontorovich共同发起挑战,试图在Lean证明系统中完成强素数定理的形式化验证。这项涉及数论与复分析交叉领域的任务,直到今年7月才由人类团队完成部分关键环节。而Gauss的介入彻底改变了局面:它不仅补全了人类卡壳的复分析核心证明,更生成了包含1200余个定理定义的2.5万行Lean代码,规模相当于历史最大形式化项目的二十分之一。

形式化验证的本质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数学证明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严格逻辑。Math公司创始人Christian Szegedy解释道:"这相当于为数学理论建立数字基因库,每个符号和推导步骤都必须经得起机器的穷举验证。"作为2015年提出Batch Normalization(批次归一化)技术的深度学习先驱,Szegedy团队此次开发的三位一体(Trinity)基础设施,成功支撑了数千个并发AI代理的协同运算,解决了TB级内存消耗的工程难题。

对比数据更显震撼:Lean标准数学库Mathlib耗时8年、由600余位数学家共建的200万行代码库中,Gauss单次任务就贡献了其八十分之一的内容量。Math团队宣称,随着算法优化,未来12个月内形式化代码产出量有望提升100-1000倍,这或将重塑数学研究的范式边界。

这场变革已引发学界深层反思。陶哲轩在Mastodon平台撰文指出,AI工具的介入正在改变项目目标的隐含结构。传统数学形式化过程中,人类团队在追求显性目标(如完成特定证明)时,会自然实现培养社区、优化代码库结构等隐性价值。但AI的优化逻辑可能导致"古德哈特定律"效应——当算法为完成特定指标而工作时,可能牺牲那些对人类研究者至关重要的衍生价值。

目前Math公司尚未公布完整技术报告,但已披露的细节显示,Gauss采用了独特的分层验证策略:首先通过符号计算解析定理结构,再利用强化学习优化证明路径,最后通过分布式系统实现大规模并发验证。这种设计使其在处理复分析这类需要创造性洞察的领域时,展现出超越简单模式匹配的能力。

学术圈对此反应两极。部分研究者担忧AI会削弱数学研究的人文属性,但更多人看到机遇——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已启动试点项目,尝试将Gauss生成的代码反哺至人类教学体系。正如Szegedy所言:"我们不是在制造取代数学家的机器,而是在建造能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数字望远镜。"这场静默的革命,或许正在改写数学研究的进化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