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L3级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尽管当前在售新能源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尚未达到L3标准,但政策层面的突破性举措正为这一技术的大规模商用扫清障碍。
方案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作为核心发展方向,通过建设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构建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体系。在准入管理方面,政策首次提出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同时要求加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技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华为在L3技术商业化进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该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公布了详细路线图:2025年启动L3试点商用并开展L4测试,2026年实现L3规模商用并持续拓展城区场景,2027年推进L4规模商用,最终在2028年达成无人干线物流目标。这一时间表彰显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决心。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多次公开表达对L3技术的期待。他结合自身使用体验指出,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已具备L3级能力,只是受限于法规尚未完全释放。在近期发布会上,余承东直言:"L3到来后,用户将真正获得解放,这充分证明我们的技术实力。"这种自信源于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的技术积累。
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形成双重驱动。方案特别强调跨行业协同创新,鼓励汽车、通信、交通企业通过数据共享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在硬件配置方面,要求新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速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为多场景自动驾驶创造条件。
应用场景的拓展成为另一大亮点。方案提出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领域的自动驾驶应用,支持重点区域开展跨区域协同试点。这种全场景布局不仅加速技术迭代,更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行业分析师指出,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将引发汽车产业深刻变革。从生产制造到服务模式,从用户习惯到交通管理,整个产业链都将面临重构。这种变革不仅提升出行效率,更将催生智能驾驶服务、数据运营等新兴业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