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用电量首破万亿千瓦时,经济“体感冷”与用电“数据热”如何解读?

   时间:2025-09-15 19:38:19 来源:快刀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七月,中国用电量创下历史新高,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一万亿千瓦时,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水平的国家。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量的总和,标志着中国在电力消费领域迈入新阶段。

高温天气是推动用电量激增的直接因素。据统计,七月五日至八月五日期间,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1.5℃,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北方地区气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北京等地昼夜温差缩小,夏季湿热感增强,居民空调使用率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七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相当于每户家庭新增一台空调的用电负荷。

极端降水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能源需求。七月下旬,北京密云、房山等地日降水量突破540毫米,河北邢台部分乡镇降雨量超过800毫米,相当于当地半年降水量。中国天气网数据显示,八月以来北方局部地区累计雨量较常年偏多两倍以上,云南象群北迁现象也印证了气候模式的转变。

尽管居民对经济活跃度的感知仍显温和,但电力消费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高技术产业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航空航天设备、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用电量持续攀升。今年前七个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增幅达28.2%,风电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长超过46%。

从行业细分看,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分别达到16.2%、11.9%、10.9%和10.9%。这一趋势与上市公司半年报中高端制造板块业绩改善的现象高度吻合,也解释了资本市场对相关领域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供应能力同步提升,电价未出现明显上涨。以广东为例,作为能源输入大省,其上半年入网电价创历史新低。这得益于发电能力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燃煤电厂建设加速。2024年,中国新建燃煤电厂容量达94.5吉瓦,占全球新增煤电项目的93%,发电能力增速超过用电需求增速,拉闸限电现象显著减少。

电力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旨在为AI与电动车时代储备能量。当前,AI发展受制于高端芯片供应,但未来电力短缺可能成为主要瓶颈。以ChatGPT为例,其每日响应两亿次请求需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电力,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日用电量。高盛预测,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8%。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规模同样惊人。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目前全球8000余个数据中心年耗电量达508太瓦时,超过意大利或澳大利亚的年发电量。其中,美国占33%,欧洲占16%,中国占近10%。马斯克曾指出,AI计算需求每六个月增长十倍,电力供应或将率先成为制约因素。

加密货币与电动车的普及进一步推高用电需求。2022年,数据中心、加密货币和AI全球耗电量达460太瓦时,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其中,加密货币年耗电量约110太瓦时,相当于荷兰全国用电量。随着中、美、欧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这一比例将持续上升。

电力作为“超级能源”,已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从照明到人工智能,从家电到高铁,电力成为效率最高、分布最广的能源形态。当前,中国通过扩大发电能力,不仅为现有产业提供支撑,更为未来AI与电动车时代的到来预留空间。在全球能源竞争格局中,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规模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