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碳化硅散热新突破:成本降三成,市场增量空间开启,国内企业竞速布局

   时间:2025-09-19 17:43:49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华为近期公开的两项专利引发行业关注,其核心技术均围绕碳化硅材料在芯片散热领域的应用展开。据专利文件披露,两项技术分别聚焦导热组合物与导热吸波组合物的制备,前者适用于电子元器件散热及芯片封装场景,后者则覆盖电路板等精密部件的导热需求。这一突破性进展与全球半导体产业对高效散热方案的迫切需求形成呼应。

碳化硅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正成为散热领域的"新宠"。数据显示,该材料热导率高达500W/mK,是传统硅材料的3倍以上,更远超陶瓷基板200-230W/mK的导热水平。其热膨胀系数与芯片材料的匹配度,有效解决了高功率密度下封装结构的稳定性问题。英伟达在新一代Rubin处理器设计中,已率先将CoWoS封装的中介层材料从硅替换为碳化硅,预计2027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AI芯片功率密度持续攀升,推动散热技术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英伟达产品为例,GPU功率从H200的700W跃升至B300的1400W,而采用CoWoS技术集成处理器、存储器等多芯片的封装方案,进一步加剧了散热压力。Rubin系列芯片集成HBM4后,整体功率已逼近2000W临界点。东方证券研究指出,传统硅基中介层在应对如此高功耗时,散热效率已接近物理极限。

技术迭代带来显著性能提升。实测表明,采用碳化硅中介层的GPU芯片结温可降低20-30℃,散热系统成本下降30%,同时有效防止过热导致的算力衰减。这种材料革新不仅优化了封装尺寸,更直接提升了芯片的持续运算能力。据东吴证券测算,若英伟达H100芯片全面采用碳化硅中介层,仅160万张订单就将催生7.6万张衬底的市场需求。

国内企业正加速布局这一新兴赛道。天岳先进已实现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用碳化硅衬底的规模化供应,并拓展至光波导、滤波器等前沿领域。三安光电的碳化硅光学衬底与多家AI/AR眼镜厂商达成合作,小批量交付的同时持续优化光学参数。晶盛机电在6-8英寸衬底量产基础上,突破12英寸导电型单晶生长技术,并获得国际客户批量订单,技术指标位居国内前列。

资本市场迅速反应,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9月19日交易时段,天富能源、天通股份、长飞光纤等个股相继涨停,东尼电子、立霸股份等跟涨超5%。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AI芯片向更高功率密度演进,碳化硅散热方案将从封装领域向整机系统延伸,形成覆盖材料制备、器件设计、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