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小米汽车因一则召回公告引发关注。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大规模召回计划,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此次召回源于车辆智能驾驶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具体指向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特定场景下的识别与响应能力不足。
据技术分析报告显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在开启L2辅助驾驶功能时,若遭遇极端特殊路况或天气条件,系统可能无法及时识别潜在危险并触发预警机制。尽管此类场景发生概率极低,但若驾驶员未能在系统预警延迟期间及时接管车辆,仍存在碰撞风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公告中明确指出,该隐患属于智能驾驶系统软件算法层面的缺陷,需通过更新底层控制程序予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并未涉及硬件更换,小米汽车将采用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完成全部修复工作。车主只需保持车辆网络连接,系统将在后台自动下载并安装更新包,整个过程无需前往服务网点。这种"无感式"召回方案在业内引发讨论,部分消费者认为这体现了智能汽车时代召回机制的革新,也有观点对软件升级能否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持审慎态度。
同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宣布,SU7与YU7车型将同步推送秋季OTA大版本升级。更新内容除包含召回所需的系统补丁外,还新增了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优化,包括车道保持精度提升、交通信号灯识别响应速度加快等。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召回与系统升级的时间重叠,显示出小米汽车在应对产品安全问题时的主动姿态,通过技术迭代将危机转化为展示企业责任感的契机。
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软件缺陷导致的召回事件将逐渐增多。与传统机械故障召回不同,OTA技术使车企能够更高效地解决系统性问题,但同时也对数据安全监管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小米召回案例或将成为行业规范智能汽车软件管理的参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