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近年来以“说话算话、换位思考、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在产业招商与营商环境优化领域持续发力,通过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的双重驱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州20.5和1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占比达84.4%,民间投资占比达65.8%,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9.52%,位列全州前列。
在招商成果方面,弥勒市凭借“产业+资源”双主线策略,成功吸引浙江红狮水泥、广东华润三九、安徽科大讯飞、中国三峡新能源等国内外“三类”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其中,2025年6月第9届南博会期间,该市与日本株式会社隆祥、上海稀固科技签订总投资20.7亿元的酵母及磷石膏全产业链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版图。
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加速推进态势。红狮水泥绿色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位于巡检司镇,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4628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余热发电设施,预计2026年12月投产;华润三九三七高质量发展基地项目占地80余亩,总投资2.4亿元,涵盖三七皂苷提取、软胶囊制剂车间及研发中心,预计2026年6月投产;宇星钻石产业园项目投资11.6亿元,建设水钻饰品及人工培育钻石生产线,计划2026年3月试生产;门吉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投资3亿元,打造集葡萄种植、酿造、窖藏、销售于一体的国际化酒庄,预计2026年3月建成。
营商环境优化是弥勒市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当地推行“会议协调、负面清单、并联审批、容缺后补”机制,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与专班全程服务,统筹解决要素保障难题。例如,华融印象酒业项目占地76亩,总投资近亿元,已于2025年7月试生产,其葡萄烈酒及配制酒生产线得益于高效的审批流程与资源协调。
区位与资源优势为弥勒市提供了发展底气。作为“滇中后花园”,该市高速公路、高铁、通用机场构建起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昆明至弥勒仅需27分钟高铁,至广州8小时直达。境内煤炭储量19.9亿吨,温泉年可开采量600万立方米,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同时,弥勒市连续二十余年位居红河州经济总量榜首,连续六年入选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三区三线”划定为未来预留超10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
生态与科创并重的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弥勒市森林覆盖率达48.3%,年均气温18.8℃,空气优良率超99%,拥有湖泉生态园、太平湖等4个省级特色小镇。在科创领域,当地与湖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昆明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成立云南红河农高区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