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宣布对部分SU7系列车型实施召回,原因是其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特定极端场景下,可能存在对风险识别不足、预警或处置能力欠佳的问题。若驾驶员未能及时介入操作,可能增加碰撞风险。此次召回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免费为车主更新软件,相关通知已通过短信和APP推送至用户。
这一消息发布前,《IT时报》记者走访上海嘉定区某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时发现,小米SU7系列车型的流通性已显著下降。一位车商透露,当天上午刚拒绝了一辆仅行驶200公里的SU7 Ultra准新车,理由是“担心砸在手里”。另一名车商则表示,今年初以27万元收购的SU7,如今挂牌价27.68万元仍无人问津,而消费者普遍反映价格偏高。
市场内,SU7 Ultra车型几乎难觅踪影,与去年“整排停放、一车难求”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一位车主称,其半年前购入的SU7 Ultra已贬值10万元,而车商的库存压力更为突出。据车商小赵介绍,他去年囤积的20余辆SU7中,仍有3辆未售出,其中一辆准新车的挂牌价仅比进价高出5000元,且“现在连问价的人都少了”。
新能源汽车二手市场的寒意,与新车交付量的提升密切相关。车商们普遍反映,SU7上市初期因产能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曾推高二手车价格甚至短暂超过新车价。但随着产能释放,价格泡沫迅速破裂,流通性大幅降低。一名90后消费者在现场表示,27万元的二手SU7报价已接近入门级豪华燃油车,“配置均衡且无里程焦虑,更愿意选择传统燃油车”。
车商们的经营策略也随之调整。小赵透露,部分同行已尝试“以租代售”模式,但效果有限。更棘手的是,小米新车型YU7的上市进一步挤压了SU7的市场空间。多名销售人员证实,YU7推出后,SU7系列的销量明显下滑,消费者普遍持观望态度,“等新款降价再入手”成为主流心理。
竞争加剧的同时,小米汽车也面临口碑与服务的双重挑战。此前,因碳纤维机盖设计问题引发的退车争议,已让部分消费者产生疑虑。而二手车权益的模糊性,更是成为阻碍交易的关键因素。记者从小米客服处获悉,SU7 Ultra首任车主享有的5年免费技术保养、终身免费上门补胎等核心权益,均不随车辆过户转移,仅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质保可延续。
“首任车主权益带不走,质保又难界定责任。”一名现场看车的消费者直言,这降低了其购买二手小米汽车的意愿。车商们虽承诺“能质保”,但面对记者追问细节时,均无法提供明确依据。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冷淡氛围。
横向对比中,SU7系列的保值率仍优于多数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2024年纯电动车一年期保值率仅为54.3%,而SU7达到88.91%。但此次召回事件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车商们担忧,若口碑持续受损,SU7的保值优势可能迅速消退。
在30万元价格段,特斯拉Model 3改款降价、鸿蒙智行问界M8等车型的贴身竞争,已让小米汽车面临严峻考验。而内部新老车型的迭代,更让SU7系列陷入“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困境。车商小赵坦言:“YU7一上市,SU7的二手价肯定还得跌,现在只能熬着看市场怎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