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召回11.7万辆SU7标准版,因辅助驾驶隐患引热议,网友:升级召回别混淆

   时间:2025-09-21 04:20:0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一则召回公告,将小米汽车推至舆论风口。根据公告内容,小米汽车已向监管部门提交召回计划,涉及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总量达11.7万辆。此次召回的核心原因指向车辆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隐患,引发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可靠性的广泛关注。

召回编号显示,此次行动属于“调查影响引发召回”。根据《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标准,编号尾缀“I”表明召回源于监管部门调查。公告披露,涉事功能缺陷已引发6起投诉索赔案例,但未造成实际事故或人员伤亡。这一数据与今年3月发生的SU7高速智驾事故形成关联猜测,尽管目前该事故调查尚未公布新进展。

公众质疑声中,部分网友对车辆测试流程提出疑问:“如此关键的安全缺陷,为何在量产前未被发现?”另有分析指出,召回编号特征显示小米此次行动并非主动发起,而是受外部调查推动的结果。这种解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验证体系的讨论。

针对召回方式,网络出现两种对立观点。有消费者认为,此次问题可通过OTA远程升级解决,属于常规功能优化;但多位汽车行业专家指出,召回与普通升级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具有强制性,反映产品存在需要纠正的安全缺陷。这种分歧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技术边界的认知差异。

政策层面的规范动作为此次事件提供注脚。8月13日,两部委联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企业实施OTA升级前必须完成备案,禁止将未经充分测试的软件推送给用户,更不得通过远程升级掩盖产品缺陷。这项规定直指行业痛点——有博主直言:“强制报备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企业把消费者当试验场。”

面对争议,小米汽车通过官方渠道作出技术说明。根据《小米汽车答网友问》披露,此次升级重点优化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提升大车避让策略的响应速度,优化压线车辆识别算法,新增动态车速调节功能。公司强调,升级后的系统能在雨夜等复杂场景下自动调整目标车速,并默认开启自适应远光灯。这种技术表述与“召回”的严肃性质形成微妙对比。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中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的依赖度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技术验证的完整性仍存在提升空间。当11.7万辆问题车通过远程升级完成“召回”时,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将成为整个行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