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因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实施大规模召回计划。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告,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11.69万辆车辆,成为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事件。
召回公告显示,受影响车辆在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激活时,对特定极端场景的识别与处置能力存在不足。若驾驶员未能及时接管车辆,可能增加碰撞风险。此次召回通过远程软件升级(OTA)方式解决,用户仅需完成系统更新即可消除隐患。小米汽车已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渠道通知相关车主。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召回属于软件层面的问题修复,不涉及硬件更换。召回范围覆盖XMA7000MBEVR2、XMA7000MBEVR5及BJ7000MBEVR2三种车型,其中前两款车型占比最大,达98462辆。公司强调,此次召回仅针对特定生产周期的车辆,并非全部已交付的SU7标准版。
在召回公告发布后,小米汽车同步推出了OTA大版本升级。更新内容聚焦辅助驾驶功能优化,包括提升高速领航辅助的连贯性、增强大车避让与绕行体验、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新功能可根据雨天、夜间等复杂环境自动调整车速,并优化照明策略,默认开启自适应远光灯。雷军在社交媒体转发相关回应,提醒车主关注升级信息。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自2024年3月上市以来表现亮眼。标准版起售价21.59万元,搭载"Xiaomi Pilot Pro"辅助驾驶系统,配备1个毫米波雷达,未配置激光雷达。数据显示,该车型交付量突破30万辆仅用时11个月,其中2024年11月达成10万辆里程碑,2025年3月突破20万辆。今年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0.3%至206亿元。
此次召回事件发生前,行业监管已呈现收紧趋势。两天前,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新增对施工区域、环岛等复杂场景的探测与响应能力测试。标准中设置的B类道路环境施工区域试验,与今年3月铜陵发生的小米SU7事故场景高度相似。当时涉事车辆在NOA状态下以116km/h时速行驶,因施工改道发生碰撞,造成3人死亡。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要素。某自动驾驶企业高管表示,汽车产品不同于电子消费品,其安全性直接关乎生命。随着监管标准细化,企业需在降低接管率、提升极端场景应对能力等方面加大投入,构建"冗余式"安全体系已成为行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