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需要耗费数千元咨询费、等待数日才能获取的法律服务,如今通过指尖轻点,几分钟内即可获得专业解答。重庆一位“95后”法律人杨家康带领团队开发的AI法律智能助手,正推动法律服务走向普惠化,让专业法律资源触手可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法律行业正经历一场效率革命。由重庆青年杨家康团队研发的AI法律应用,凭借其高效的问题处理能力引发行业关注。这款工具通过技术革新,将传统法律服务中耗时费力的环节转化为智能化流程。
29岁的杨家康是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硕士,毕业后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深夜核对合同条款、反复查阅法规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行业痛点:大量法律从业者被困在法条检索、文书比对等重复劳动中,专业能力难以充分发挥。这种资源错配促使他开始思考技术破局的可能性。
2022年ChatGPT的爆发成为关键转折点。当时正在审查合同的杨家康突然意识到,人工智能或许能破解法律服务的效率困局。他果断跨界,将法律专业知识与AI技术结合,历时三年研发出法律行业专用智能助手“Nebulaw”。从法律人到技术创业者,他完成了从单一领域专家到复合型人才的蜕变。
这款AI工具的实战能力在真实案例中得到验证。某企业主同时与职业店长签订劳动合同和分红协议后,担忧对方突然离职带来的风险。传统处理方式需要律师耗费数小时研读多部法律,而AI系统在一分钟内就给出完整方案:先自动核查协议条款,再根据是否包含竞业限制、保密义务等不同情况,提供分步执行建议,甚至对未约定条款但涉及商业秘密的情形给出补救措施。
技术突破是效率跃升的核心。该应用采用推理可控化技术,模拟法律人的思维路径而非简单关键词匹配。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法律推理拆解为可追溯的步骤链,每个判断节点都透明展示,彻底改变了传统AI“黑箱操作”的模式。这种设计既保证了专业性,又提升了用户对解决方案的信任度。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款工具正在重塑法律服务体验。合同审查、维权咨询、文书起草等需求,只需在线提交问题即可快速获得专业指导。系统还能根据餐饮、零售等不同行业特性,提供定制化法律建议,将过去高门槛的专业服务转化为大众可及的公共产品。
据研发团队透露,该AI法律智能助手已完成内测,即将正式上线。用户通过网页端即可访问涵盖企业合同审查、个人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纠纷处理等场景的智能服务。当技术赋能遇上专业积累,法律服务的普惠化进程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