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在科研领域持续发力,近期多项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植物保护学院朱旺升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植物》发表重要论文,题为《一种质外体真菌效应蛋白破坏ZmLecRK1的N-糖基化,诱导其自噬降解以抑制玉米抗病性》。该研究首次发现禾谷镰孢菌通过分泌效应蛋白FgLPMO9A,特异性攻击玉米模式受体ZmLecRK1的胞外糖基化修饰,促使其通过自噬途径降解,从而削弱玉米的抗病能力。这一发现为病原菌突破宿主免疫防御提供了全新机制,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资源与环境学院韩文轩教授团队在《全球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期刊发表研究,揭示了木本植物叶片硅浓度纬度分布的环境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和水分胁迫是塑造全球木本植物叶硅浓度地理格局的关键因子。在副热带高压区域,植物通过积累高浓度硅元素增强抗逆性,以应对强烈光照和干旱胁迫。这一发现深化了对植物元素地理分布规律的理解,为生态修复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
理学院应用物理系赵志超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粒子物理领域权威手册《粒子物理学综述》收录。论文《通过分析2023年脉冲星计时阵列数据揭示引力子质量界限》首次将脉冲星计时阵列(PTA)方法引入引力子质量研究,并在手册“graviton mass”条目下单独列出PTA方法得出的最新实验极限。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基础引力研究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PTA方法也因这项研究被手册专门增设,彰显了其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农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已形成以农学、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体系,涵盖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在2024-2025年度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和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的农业科学学科位列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