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粮食基地,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港口作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错综复杂的200余条皮带机廊道中,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木牛”正以自主穿梭的姿态,实现100%无盲区巡检。这款由山东港口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充电2小时即可连续工作4小时,巡检频次达到人工的3倍,其搭载的智能诊断系统能精准识别设备故障、环境隐患及人员违规行为,标志着我国港口巡检模式正式迈入智能化时代。
作为“诸葛智能”品牌体系的核心成员,“木牛”的亮相是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布局。该集团今年系统规划了7大类产品矩阵,涵盖“孔明”港口行业大模型、“神机”港口系列小模型、“妙算”专家决策算法,以及“木牛”“流马”“罗汉”“木鹊”等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些产品已形成覆盖生产运营、安全管控、装备运维等全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为港口作业注入全新动能。
在技术落地层面,各产品体系展现出差异化优势。“孔明”大模型依托港口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可满足生产调度、安全预警等领域的智慧决策需求;“神机”小模型则针对集装箱自动化改造、门机作业优化等场景开发专用方案;“妙算”算法重点突破多货种智能排产、全要素智能调度等核心技术。具身智能机器人方面,“木牛”专注皮带机巡检,“流马”轮式/履带式机器人负责管道电力巡检,“罗汉”人形机器人承担应急救援任务,“木鹊”无人机则用于港区空中巡查,形成“空天地海”立体化巡检网络。
支撑这场变革的,是山东港口科技集团构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集团组建了30余名博士领衔的核心研发团队,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设立“港航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近三年引进人工智能、自动化领域专业人才120余人。在平台建设上,建成港口智能装备测试中心、AI算法实训基地等6个省级创新平台,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8亿元。技术突破方面,已攻克无人集卡路径规划、散货智能理货等23项关键技术,其中15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需求牵引—技术攻关—场景验证—迭代升级”的闭环创新模式。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将深化“诸葛智能”品牌建设,重点推进三大方向:一是持续优化港口专用模型,打造具备多模态感知分析能力的“孔明”大模型和覆盖全业务领域的“神机”小模型算法仓;二是攻关具身智能关键技术,研发适用于皮带机、管道、无人机等场景的专用机器人产品;三是构建开放型港航智能生态,通过技术平台向行业输出算法、模型、数据服务,推动全球港航业智能化转型,为全球数字港口建设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