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探访合肥“人造太阳”EAST:今年创纪录,升级版2027年将演示聚变发电

   时间:2025-09-21 18:33:43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内矗立着一座被称作“人造太阳”的科研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这座形似巨型圆柱的设备高约11米、直径8米,总重超过400吨,其核心使命是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为人类开辟清洁能源新路径。

记者在现场看到,身着统一工装的科研人员头戴黄色安全帽,正在对设备进行细致检修。尽管EAST的外观与太阳相去甚远,但其内部通过模拟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反应,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能量输出。据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介绍,该装置通过磁约束技术实现氢同位素在超高温条件下的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未来可转化为电力、热能或氢能,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传统能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寻找替代方案。”王腾指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不仅储量有限,且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而EAST所代表的核聚变技术,其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几乎取之不尽,且反应过程不产生温室气体,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突破口。

今年1月,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66秒,标志着我国在聚变能源研究领域从基础科学迈向工程实践。这一突破为后续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根据规划,BEST将于2027年建成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推动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王腾透露,BEST项目建成后将进入工程调试阶段,随后开展物理实验。届时,科研人员有望见证“燃烧等离子体”的诞生,甚至实现聚变能转化为电能的历史性时刻——“点亮第一盏灯”。这一过程不仅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更需验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作为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建造,为稳态近堆芯聚变物理和工程研究提供了关键实验平台。其成功运行使我国率先掌握新一代先进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为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深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高端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重要条件。目前,该装置已吸引全球科研团队参与合作,推动国际聚变能研究迈向新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