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一场备受瞩目的跨界合作引发全球关注。芯片行业两大巨头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达成战略联盟,双方将携手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个人计算产品,这一举动标志着行业格局迎来重大转折。
根据协议内容,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注入50亿美元战略投资。双方在技术合作层面达成三项重要协议:通过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的无缝互联;英特尔为英伟达AI平台定制x86架构处理器;面向消费市场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系统级芯片。这些举措将重塑个人计算设备的技术架构。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合作消息公布当日,英特尔股价开盘后暴涨近30%,市值突破1295亿美元,年内累计涨幅达47.53%。这场合作不仅终结了两家企业长达16年的技术隔阂,更开创了行业巨头通过股权合作实现技术协同的先例。
追溯历史,两家企业的恩怨可追溯至2004年签署的技术授权协议。当时英伟达获准生产兼容英特尔x86架构的集成显卡,英特尔则获得英伟达专利使用权。然而2009年因授权范围争议,双方爆发法律纠纷,英特尔单方面宣布终止授权,导致英伟达被迫退出集成显卡市场,转而专注独立GPU研发。这场持续数年的官司最终以英特尔支付15亿美元和解费告终,但两家企业的技术合作就此中断。
对于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的英特尔而言,此次合作犹如及时雨。这家曾创造硅谷神话的企业,市值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5000亿美元峰值,跌落至当前的1400亿美元左右。其代工业务面临台积电等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客户获取进度显著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若能获得英伟达的代工订单,将有效提升英特尔制程工艺的良品率验证机会。
电子商务研究机构的高级分析师加德霍·塞维利亚认为,这项合作将彻底改变英特尔在AI领域的竞争地位。通过接入英伟达的AI生态系统,英特尔有望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AI基础设施的关键参与者。但也有质疑声音指出,其代工业务可能持续亏损至2027年,当前制程工艺仍落后台积电两代以上。
英伟达的战略考量同样深远。公司CEO黄仁勋在媒体连线中强调,这项投资基于对技术协同效应的判断。通过整合英特尔成熟的x86生态,英伟达可加速推进自研Arm架构处理器的市场渗透。目前其Grace CPU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下一代Vera CPU正在研发中,而英特尔的GPU Arc产品线则能补充其高性能计算版图。
在数据中心市场,英伟达正瞄准每年250亿美元规模的CPU市场。黄仁勋透露,消费电子领域仅笔记本电脑年销量就达1.5亿台,合作将覆盖大部分消费PC市场。针对Arm架构发展,他明确表示不会影响既定技术路线,英伟达将继续推进Thor自动驾驶处理器、N1机器人处理器等创新产品。
技术架构层面,英伟达通过PCIe接口传统上支持x86 CPU的NVLink 8扩展,此次合作将使x86架构首次支持NVLink 72扩展。这种技术突破在云服务器市场具有特殊意义——尽管Arm架构增长迅速,但全球企业云实例中仍有70%基于x86架构。分析师指出,这种跨架构的技术融合将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