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暨iCAN未来机器人创业挑战赛启动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昌平区联合iCAN大赛资源及国内外高校共同打造,以“产品创新与场景示范双轮驱动”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政企校研多方协作,加速推进“北部机器人产研示范区”建设,助力国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崛起。
活动现场汇聚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北新建材、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等央国企代表也参与其中。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是昌平区响应北京市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构建“1+5+1”产业体系,推动机器人技术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创新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起人、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表示,机器人产业已进入“全民感知”阶段。文化节通过“可触摸、可互动”的体验形式激发公众科技兴趣,而创业挑战赛则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通道,加速其从技术学习者向产业推动者的转变,为行业储备优质资源。
据iCAN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辛向军介绍,创业挑战赛将围绕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与场景化解决方案设置赛道,通过赛事孵化与资源对接打造产业创新“加速器”;同期举办的机器人文化节则聚焦全民科普,国庆期间将在北京超极合生汇推出四大特色场景,涵盖机器人竞技、生活应用、教育体验及新品发布等领域,带来50余项互动体验。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胡标、北京深蓝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旭等嘉宾围绕机器人创新发展展开探讨,聚焦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对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关键议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与会专家指出,当前昌平区机器人产业规模已突破百亿元,石头科技、月泉仿生等企业推出全球领先产品,松延动力人形机器人订单总额破亿元,区域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在空间布局方面,未来科学城集团建设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一期5.6万平方米空间将于年底投用,集成“创新+生产+总部+平台”全链条功能;平台建设上,4家联合创新平台、4个测试实验室及5个检验检测平台已投入使用;资金支持层面,设立2支10亿元母基金及直投基金,并出台10条专项措施,单个项目最高支持达1亿元。
此次活动的启动标志着昌平区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进一步布局。通过文化节与创业挑战赛的联动,区域将汇聚更多产业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政产学研用”协同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