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63岁四川老人退休后开启新篇:受珠海航展启发,亲手打造飞机圆儿时梦

   时间:2025-09-23 18:40:5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四川遂宁市城郊的一处民房内,63岁的张遂正专注地打磨着一块竹条。这间不起眼的工作室里,停放着一架未完工的飞机——机身已装上发动机和螺旋桨,驾驶舱焊着简易座椅,被塑料布严严实实盖着。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这位穿着拖鞋、围着围裙的老人与“造飞机”联系在一起。

张遂的“造机梦”始于童年。父母是工厂工人,他常独自玩耍,用废料制作玩具。看到书本上的飞机插图,他会反复观察;听到天空有轰鸣声,便仰头追看。小学时参观机场,第一次见到真飞机,激动得睡不着觉。“那时候就想,长大了要造一架自己的飞机。”他说。这个梦想,在他心中埋了五十多年。

17岁进印染厂当锅炉工、机械工,张遂在工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喜欢琢磨机械,厂里的设备维修几乎全包,是公认的“技术骨干”。2003年,工厂改制,40多岁的他和妻子双双下岗。为了生计,夫妻俩开起小餐馆,主卖鲫鱼。张遂负责后厨,妻子招呼客人,从早忙到晚。“刚开始特别难,但熬过来了。”如今,餐馆已搬到遂宁最繁华的街区,生意红火。

60岁那年,张遂买了辆房车,和妻子开启旅行生活。他们开着车去西北,看沙漠、草原,把餐馆交给经理打理。房车开了3万多公里,成了他们的“移动小家”。2018年,张遂领上退休金,但真正“闲下来”是在看完珠海航展后。“看到那么多飞机,儿时的梦想又冒出来了。”他说,“现在条件允许了,为什么不试试?”

今年初,张遂在城郊租下这间民房,把房车停在院子里。每天清晨6点,他骑着餐馆的三轮车来“上班”,穿过城市和工厂区,开始一天的造机工作。飞机的“骨架”用空心方钢搭建,机翼支撑部分是角铁,再钉上楠竹条。发动机是摩托车用的,花了3000多元,目前总成本1.3万元。

工作间里,张遂手绘了多张图纸:结构草图、侧面平视图、正面平视图……“当年在工厂画图纸是基本功,现在得重新捡起来。”他说。飞机的制造原理,他从小琢磨,又通过网络学习,施工时更是得心应手。打开发动机,螺旋桨呼呼转动,产生强劲气流。“如果场地允许,飞机已经能跑起来了。”

造机半年,张遂已完成一半工作量。最难的环节是机身外壳——如何包覆,材料和技术都是挑战。“只能边干边想。”他说。对于飞机能否飞起来,他并不确定:“机身超重了,可能需要换马力更大的发动机。能离地一点就算成功,以后可以捐给青少年机构做科普。”

妻子的态度很宽容:“这是他的爱好,他一直这样,喜欢琢磨。”在妻子眼里,张遂从工厂到餐馆,再到造飞机,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热情。“现在条件好了,让他做喜欢的事,挺好的。”

张遂的计划是明年完工飞机,但今年冬天仍要旅行。他打算开着房车去东北看雪,“和老婆一起,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对他来说,造飞机是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开房车旅行一样,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年纪了,不想太辛苦,也不想冒险。”他说,“能实现儿时梦想,已经很满足了。”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