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举行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上,一系列北斗应用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为北斗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北斗系统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推动了“看不见的卫星”向“摸得着的改变”转变。
论坛聚焦北斗时空智能化与规模应用的深度融合,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时空智能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以“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PNT到PNTRC”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北斗系统在定位、导航、授时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优势,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指导。
在创新成果发布环节,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青龙Pro机器人及时空智能算力背包系统”。这款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定位导航背包,能够确保机器人在物流配送和巡检巡查中精准无误,大大提升了机器人的行动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推出的“北斗碳标”系统,实现了车辆碳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唯一性和精准性验证,为车辆碳减排数据的市场化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家管网研究总院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油气管网北斗智能内外检测与监测产品线”。这是国内首款适配于管道检测场景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授时终端及软件产品体系,能够显著提升管道检测数据分析、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为油气管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华镁钛(湖南)科技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其创新产品——“星基增强卫星物联终端U120”。这款终端专为解决无地面网络覆盖或网络信号薄弱区域的数据传输难题而设计,能够在极端环境或无网络覆盖区域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通信与定位服务,展现了北斗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北京疆泰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地一体 精准搜救-北斗新一代融合搜救装备体系”也备受关注。该体系深度融合了北斗时空服务、卫星通信、无人机低空感知及天基物联网感知技术,构建了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多级联动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体系,为极端环境下的人员安全保障和自主搜救体系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论坛现场,《时间频率学报》《国际太空》《遥感学报》《卫星应用》《数字通信世界》《北斗与空间信息应用技术》等6本科技期刊联合发起了“时空智能期刊联合体倡议”。该倡议旨在推进期刊的专业化深耕、集群化发展、产业化服务和数字化赋能,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产业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学术交流网络,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