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2025第二届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大会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成果成为焦点。欣旺达动力电芯产品线总经理何轩博士受邀出席,向全球用户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闪充电池4.0系列产品矩阵,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此次大会汇聚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领军企业。整车制造商方面,奥迪、宝马、奔驰等国际品牌与比亚迪、蔚来、长安汽车等中国车企同台亮相;电池与核心技术领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展示了最新技术;麦肯锡、S&P等咨询与服务机构也参与其中。超过400家企业的技术领袖和研发专家共同探讨行业趋势,欣旺达凭借其超充电池技术成为焦点之一。
闪充电池4.0系列的核心产品欣星驰2.0千安极充版,以全球首款支持1400A充电电流的超充性能脱颖而出。该产品配合1000V高压平台,可实现1.4兆瓦的峰值充电功率,1分钟补能150公里、5分钟补能450公里,真正实现了“油电补能同权”。这一突破性表现,为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
针对欧洲中端市场,欣旺达推出了欣星驰2.0长续航版。该产品支持6C超快充,同时通过超高压密正极技术、第二代复合厚电极技术以及“天擎”结构,将LFP超充类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95Wh/kg以上。结合质量集成率超80%的星驰系统架构,实现了6C超快充与800km+超长续航的平衡,并降低了10%以上的成本,成为磷酸铁锂电池对超充三元电池的平替方案。
在技术突破方面,欣旺达实现了热管理、低温性能与快充寿命的多项创新。热-冷直导技术与多面夹层冷却设计使电池冷却面积提升50%,确保兆瓦级快充安全;航天级保温材料与耐低温高能量LFP正极的结合,使电池在-20℃环境下仍保持90%以上能量效率,-40℃极寒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超快充长寿命负极技术与耐高温SEI膜层重构方案,有效解决了大电流充电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可实现3000+圈超充循环及整车8年30万公里质保。这些技术特点尤其适配欧洲用户对低温性能和长寿命的需求。
面向欧洲高端市场,欣旺达推出了针对超跑车型的欣星耀2.0千安极充版。该产品匹配星耀系统架构,支持最高8C超快充,充电电流超过1000A,8分钟即可补能700公里,综合续航突破1000公里。其背后是欣旺达自主设计的全新一代多孔硅碳负极,通过纳米缓冲网络设计改善硅界面稳定,实现了低锂耗长寿命,达成了电芯260+Wh/kg的高能量、长寿命、超快充的多重优势。
在混动领域,欣旺达将纯电超充技术成功拓展至混动市场,推出欣星耀/欣星驰增混电池系列。该系列全系支持最高8C峰值倍率,800V系统车型移植BEV超充方案,400V系统匹配4-6C解决方案,纯电续航覆盖200-400公里,具备宽温域适应性。针对小电量动力及两轮车市场,欣旺达还推出了全球首款6C快充190Wh/kg LFP圆柱增混电池。该电池具备四大优势:可“横”可“竖”的多场景兼容设计,适配50-150km A00-A级车型;高能量密度与低内阻设计,径向空间利率同比提升约3%,电子同轴输运路径短20%,产热降低5℃;长寿命创新设计,全生命周期卷芯应力增长均匀,轻松实现质保10年/30万公里。
欣旺达的HEV高功率产品同样表现突出。该产品具备80kW超高功率、10万次循环寿命和-40℃宽温域工作能力,三年综合TCO使用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在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欧美、东南亚及南美市场,该产品已连续四年保持国内混动锂电池出货量第一,成为全球超百万车主的信赖之选。
在系统架构方面,欣旺达自研的天擎电芯结构通过正/倒置底排设计实现高空间利用率,兼顾高能量密度与热电分离。系统层级融合发泡胶灌封、集成式液冷BDU、从控FPC直插等模块化技术,大幅提升集成度、安全性与效率。该结构为三大系统平台提供支撑:星驰平台适配A-B级经济车型;星耀平台面向极充及高端场景;星环平台专为圆柱PHEV/BEV设计。通过平台化设计,天擎结构实现了技术复用,显著降低了研发与制造成本。
安全性能是欣旺达电池的核心优势之一。从设计层面,笼式包覆二次粒子正极技术、限域互锁高能晶格氧等技术减少了助燃剂氧气释放,降低了热失控温度;高密度高晶态SEI技术与超强自由基捕获剂提升了自产热临界温度阈值,抑制了电解液燃烧。在防护层面,第三代无机陶瓷隔热片热阻率提升30%以上,有效抑制热失效电芯向外传递热;新一代3D液冷技术具备主动喷淋防护,过温报警后启动强效冷却;第二代热电分离技术防止了高压拉弧,实现无烟无明火。在诊断层面,端到端技术互联与数字孪生技术平台实现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分析与预警。欣安4D技术平台在热失控发生后能实现快速降温、整车不断电,提供稳定动力继续行驶,保障了用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