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隆科技张祖秋:28年深耕汽车领域,以小零件为基铺就智能化“大路”

   时间:2025-09-26 08:26:4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隆科技董事长张祖秋用28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小零件”到“大产业”的传奇。从最初专注轮胎气门嘴的民营企业,到如今在智能驾驶传感器、空气悬架系统等领域跻身全球前列,保隆科技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

1996年,张祖秋与大学同学陈洪凌共同创立保隆科技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两人选择从最基础的轮胎气门嘴切入市场,这个看似简单的零件实则关乎行车安全——作为轮胎充放气的核心部件,气门嘴的性能直接影响轮胎气压稳定性。张祖秋回忆,当时团队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将产品不良率从行业平均的5%降至0.3%,最终以每年2.6亿只的产量占据全球细分市场榜首,单价仅1元的气门嘴成为“隐形冠军”。

2002年,保隆科技将创新触角伸向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面对跨国巨头早已布局的技术壁垒,团队采用无线通信与MEMS传感器技术,历时两年攻克小型化、高精度难题。2004年产品首次装车后,通过持续迭代,最新一代TPMS传感器已能实现爆胎实时预警,并与智能底盘联动控制车辆稳定性。目前,保隆科技在该领域的全球市占率达18%,国内市场占比超过35%,成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技术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张祖秋透露,公司每年将营收的8%投入研发,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坚持让保隆科技从TPMS延伸出六大类四十余种传感器产品,其中轮速传感器、光雨量传感器等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更关键的是,企业形成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全栈技术能力,为智能驾驶系统集成奠定基础。

2021年,保隆科技在空气悬架领域实现突破。当时该市场被德国企业垄断,国内车企只能依赖进口。保隆科技与理想汽车合作开发乘用车空簧时,采用“双供应商”策略的客户最初更信任外资品牌。但团队通过18个月的技术攻关,交付的产品在耐久性和响应速度上超越国际对手,最终赢得理想全系车型的独家订单。如今,保隆科技以近30%的市占率位居国内空气悬架供应商第二,并通过与蒂森克虏伯的技术共享,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研发中心,形成“中国成本+德国技术”的全球竞争力。

在2025上海车展上,保隆科技展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引发关注。其COB在线封装技术使环视摄像头成本降低40%,4D毫米波雷达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将与路面预瞄系统、智能悬架形成闭环控制。张祖秋表示,公司正在上海松江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基地,临港传感器园区已启用,匈牙利工厂二期项目开工后,年产能将满足50万辆整车配套需求。

“找到方向后,坚持比速度更重要。”张祖秋常这样告诫新员工。从气门嘴到智能传感器,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保隆科技的转型之路印证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升级逻辑——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价值链跃迁,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抢占新赛道。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