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场由知名风投机构a16z主办的访谈中,OpenAI首席科学家Jakub Pachocki与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展开深度对话,围绕技术突破、战略规划及人才理念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这场不足一小时的交流,因信息密度极高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针对GPT-5的研发定位,Mark Chen明确指出,该模型承载着将复杂推理能力转化为通用服务的使命。此前OpenAI推出的GPT系列侧重即时响应,o系列专注深度推理,而新一代模型旨在消除用户的选择困惑,通过整合推理与代理(Agentic)行为,构建更智能的交互范式。他特别强调,相较于性能提升,推动推理技术普及才是核心价值。
当被问及评估体系革新时,Jakub Pachocki坦言现有基准已趋近极限。早期模型依赖大规模预训练数据验证泛化能力,但随着强化学习在专业领域的应用,部分模型虽能在特定任务表现优异,却丧失了跨领域适应性。他透露,未来评估将聚焦两大维度:一是模型发现未知的能力,二是在经济价值领域的实质性突破。
关于自动化研究员的构想,Jakub Pachocki描绘了分阶段实施路径:先实现内部研究流程的自动化,再拓展至科学发现领域。他提出以模型持续推理时长作为关键指标,目前系统已能维持1-5小时的有效运作,下一步将着重提升长期规划与记忆保持能力。Mark Chen补充称,这正是团队关注自主运行时长评估的原因。
针对强化学习的发展前景,Jakub Pachocki从三个层面解析其生命力:作为通用方法论的深度学习基础、与现实世界的紧密锚定、语言模型带来的认知突破。他特别指出,当前奖励模型仍处于快速迭代期,未来将向更接近人类学习模式的方向演进。这位科学家强调,需以动态视角看待技术发展,避免将阶段性成果视为终极形态。
在编程领域,Mark Chen介绍了GPT-5-codex的优化逻辑。通过调整响应策略,新模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资源分配更趋合理。Jakub Pachocki以自身转型经历为例,坦言从传统编码方式到AI辅助开发的转变虽处"恐怖谷"阶段,但效率提升已不可逆。他观察到年轻开发者正形成"直觉编程"的新范式,这预示着研究方法论可能向"直觉研究"演进。
谈及人才战略,两位管理者达成共识:持续探索的韧性比短期成果更重要。Jakub Pachocki强调研究者需建立清晰假设,客观评估进展,在坚持与转向间保持平衡。Mark Chen指出,公司通过构建创新文化与明确研究目标实现人才留存,而非参与行业模仿竞争。在选拔标准上,他们更看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非知名度或社交影响力。
面对资源分配难题,Mark Chen直言计算能力仍是首要需求。Jakub Pachocki补充称,在算力约束下,主流机构普遍面临产品化与研究进度的权衡。OpenAI的选择基于长期技术信念,除计算资源外,能源等物理限制也将影响未来布局。他预测机器人技术将成为下一个战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