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统称“二永债”)市场迎来集中赎回潮。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25日,本月已有15只“二永债”完成赎回,总额达3026亿元,远超往年同期水平。同时,中国货币网公告显示,绍兴银行、长春农商行等8家机构已宣布赎回计划,涉及债券票面利率普遍高于新发债券。
9月25日当天,交通银行、东营银行及承德银行的三只“二永债”同时到期。其中,交通银行赎回300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4.59%;东营银行赎回25亿元永续债,利率4.80%;承德银行则赎回15亿元二级资本债,利率4.60%。这三只债券均发行于2020年,标志着2020年发行的“二永债”进入集中赎回期。
从赎回主体看,地方城商行与农商行成为主力。例如,绍兴银行宣布将于10月30日全额赎回2020年发行的10亿元二级资本债,赎回价格按面值100元执行;长春农商行则于9月19日完成8亿元二级资本债的赎回,票面利率达5.00%。据不完全统计,到9月底,实际赎回的“二永债”数量将至少达到24只,规模不低于3210亿元,而同期新发“二永债”规模约为1442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银行此轮集中赎回“二永债”是主动优化资本结构的体现。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分析称,通过赎回高利率债券,银行可降低负债成本,提升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这一行为既符合金融监管导向,也为长期稳健经营奠定基础。
利率差异是驱动赎回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9月被赎回或宣布赎回的“二永债”利率区间为4.20%至5.40%,而今年新发债券利率普遍在1.88%至2.90%之间,仅北部湾银行等4家机构发行的债券利率超过3%。陈兴文认为,银行通过精准预判市场利率走势,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释放资金,为后续配置更高收益资产创造条件。
从市场影响看,短期“二永债”供应减少或引发价格波动,但长期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陈兴文指出,银行资本结构调整将重塑同业竞争格局,率先完成优化的机构在监管考核中更具优势,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一行为也与全球金融市场动态紧密相关,避免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被长期锁定。
针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建议,除发行“二永债”外,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方式夯实资本基础。同时,灵活运用优先股、可转债等工具,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内源资本积累能力。通过优化信贷资产配置与投资结构,中小银行可在确保资本充足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