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如约而至。这场持续两个半小时的独角戏,从芯片研发到造车决策,从新品发布到战略转型,雷军一人撑起全场,观众席上的卢伟冰全程“观战”。这场被外界戏称为“雷军专场”的演讲,正以独特的个人魅力重塑科技发布会的形态。
这场演讲的本质早已超越产品发布。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雷军年度演讲”已演变为科技圈的年度仪式。当朋友圈里出现高中同学包场电影院观看的画面时,一个真相浮出水面:观众消费的不仅是手机参数,更是雷军这个超级IP的人格魅力。从“小米是组装厂”的质疑到芯片研发的焦虑,雷军用“自揭伤疤”的方式构建情感共鸣,这种真实感是任何职业经理人无法复制的。
演讲中穿插的凡客创始人陈年故事更具深意。这位五十多岁的创业者从巅峰跌落又重新出发的经历,与雷军押注芯片和汽车的决策形成奇妙呼应。当科技公司惯用数据和参数构建专业形象时,雷军选择用人文故事赋予品牌温度。这种叙事策略在18款产品发布环节达到高潮——从手机到AIoT新品,雷军将战略决策与产品矩阵无缝衔接,确保每个环节都承载着品牌转型的叙事逻辑。
作为“首席产品解释官”,雷军亲述五年前那个关键抉择:是守着现有业务还是投入千亿研发硬核技术?当高管质疑“这笔账算不清”时,他用“十年后后悔”的反问稳定军心。这种涉及企业生死的战略决策,唯有创始人讲述才具说服力。芯片和汽车每个项目五六百亿的投入规模,在雷军的叙述中转化为充满勇气的商业叙事,将技术决策升华为企业价值观的传递。
这场持续六年的个人秀,正在创造科技营销的新范式。当其他品牌依赖明星代言时,雷军将自己打造成移动的“品牌人格体”。从战略决策的艰辛到产品发布的细节,他构建的叙事闭环既保证信息密度,又维持情感温度。这种效率极高的传播模式,让两个半小时的演讲成为品牌资产沉淀的容器。
观众用包场电影院的方式给出答案:只要雷军继续讲述真实的故事,展现创始人的战略定力,这场年度大秀就会持续下去。当科技竞争进入深水区,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能凝聚共识的叙事者。在这个维度上,雷军年度演讲早已超越传统发布会,成为观察中国科技企业转型的独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