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公司备受关注的iPhone Air机型发售计划出现新变动。据苹果官方此前发布的信息,这款原定于9月19日正式上市的新机,目前发售时间已调整为“后续更新通知”。
针对此次调整,苹果方面回应称,公司正与国内监管部门密切协作,力求尽快推动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落地。这款机型之所以引发广泛期待,源于其5.6毫米的超薄机身设计,以及全系标配eSIM功能的创新配置。然而,国行版本的上架进度受制于国内运营商eSIM服务的全面开通,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尚未完成相关业务部署。
最新行业消息显示,iPhone Air可能将于10月以运营商合约机形式率先开售。有知情人士透露,为避免用户携号转网引发的市场混乱,该机型或取消全网通版本,仅支持特定运营商网络。与此同时,国内多家手机厂商也在加速推进eSIM技术测试,重点同样聚焦于运营商合作环节。
关于合约机销售模式,消费者意见呈现明显分化。部分用户表示“若为合约机则无购买意愿”,认为绑定套餐的限制会影响使用体验;另一部分用户则认为“真正需要的消费者仍会购买”,对产品本身的兴趣超过销售形式。这种分歧反映出市场对创新机型与传统销售模式的碰撞存在不同预期。
从产品参数来看,iPhone Air延续了苹果一贯的高端定位。256GB版本定价7999元,512GB版本9999元,顶配1TB版本达11999元。配置方面,该机搭载6.5英寸屏幕,支持120Hz刷新率与3000尼特峰值亮度;影像系统采用前置1800万像素与后置4800万像素单摄组合;核心性能由A19 Pro芯片驱动,集成6核CPU、6核GPU及16核神经网络引擎,并首次支持硬件级光线追踪技术。续航表现上,官方宣称视频播放时长可达27小时,支持15W MagSafe无线充电、Qi无线充电及25W有线快充。
随着发售窗口临近,市场对iPhone Air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这款集轻薄设计、eSIM创新与旗舰性能于一身的新机,能否在运营商合作模式下打开市场,仍需等待最终销售策略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