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领域近期动作频频,PayPal、PingPong、拉卡拉等头部机构正从“资金通道”向“本地化运营中枢”转型,通过布局当地牌照、整合主流支付方式及强化AI服务能力,助力中小商户更高效地开拓海外市场。
全球支付市场碎片化问题持续凸显,资金到账延迟、跨境结算成本高企、支付习惯差异大等痛点,长期制约着中国商户的海外运营效率。PayPal高级总监苏磊指出,中国商户对支付服务的核心需求集中在时效性、安全性与成本控制,而不同市场的支付偏好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服务适配难度。例如,在德国市场,高价值交易中分期支付产品显著提升了商户转化率;拉美地区“先买后付”模式渗透率高;东南亚消费者则更依赖DOKU、Dragonpay等本地钱包。
机械键盘品牌Keychron创始人PaulTan坦言,尽管ApplePay、PayPal等平台推广的分期付款服务已成为市场趋势,但跨境电商在区域适配上仍存在滞后性。快速响应本地化支付需求,成为支付机构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为跨境支付行业开辟了广阔空间。博通分析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电商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中国卖家入驻,支付需求随之攀升。机构正通过获取全球牌照、深化区域布局来提升交易效率。
今年以来,多家支付机构加速全球化布局:汇付天下旗下HuePay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设立子公司,为当地及南太平洋地区商户提供数字支付解决方案;移卡先后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MTL支付牌照和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准;拉卡拉新增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地区本币收款能力;派安盈与Stripe合作升级收单方案;PingPong与东盟联昌国际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为企业用户提供定制化供应链融资及卡支付服务。
这些动作表明,跨境支付机构的服务重心正从基础支付向关键市场“精耕细作”转变。通过获取当地牌照、对接主流支付方式,机构为商户打造了更流畅的本地化支付体验,直接提升了交易效率。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和客户数量分别同比增长73.5%和70.4%,外卡支付交易金额和客户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10%和72%;移卡海外GPV突破15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派安盈二季度小企业客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非利息营收创历史新高。
AI技术正成为跨境支付竞争的核心要素。7月,蚂蚁国际旗下Antom推出AI助手2.0版本,新增AI拒付处理、支付集成辅助及风控策略配置等功能,降低中小企业跨境交易门槛;9月,PayPal升级全球收付平台,融合AI Agent技术,扩展智能风控等场景服务能力。
AI技术在中国跨境商户中的渗透率已达60%至70%,广泛应用于客服应答、图像生成和视频制作等领域。苏磊表示,AI可能成为下一代流量入口,替代传统搜索和社交模式。例如,TikTok、Facebook等平台上的中国商户宣传视频已全部由AI生成,大幅节省了拍摄和剪辑成本。通过数字人技术,商户可快速生成多语言、多肤色的主播视频,基本几十秒就能产出多条内容。
PayPal技术集成伙伴团队负责人俞金松透露,公司正研究将中国商户的商品信息、品牌内容及优惠券推送至海外AI引擎,以便在用户搜索时更精准地推荐中国产品。他举例称,当用户询问“需要一根登山杖”时,AI会进一步询问使用场景、身高体重及是否需要应对雪地、冰川等情况,直接推荐最匹配的中国商品。
这种转变正在重塑跨境电商的获客模式。过去,商户依赖广告投放或关键词优化“守株待兔”;如今,AI可主动识别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将商品精准推送至目标客户面前,显著降低了中小商户的获客成本。支付平台通过AI帮助商户找客户、促交易,不仅扩大了商户收入,也推动了自身业务规模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