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盛会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拉开帷幕。本次“智驱未来・走进北大——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吸引了来自60余家企业、40余家投资机构的百余位嘉宾,共同探索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峰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及转化工作委员会、北大科技园、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北京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等多家机构协办,北大科技园·博雅大讲堂提供品牌支持。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顺虎等重要嘉宾悉数出席。
刘德英院长在发言中强调,北大双创学院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引擎,通过统筹全校创新创业资源,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持续培养具有北大特色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他指出,学院正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科创生态枢纽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顺虎则从产业角度出发,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系统工程。他介绍,学会成立“汽车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工作委员会”,旨在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评价转化体系,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大科技园副总裁陈畅在发言中表示,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大科技园以北京大学优势学科为核心,聚焦科研创新势能,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专利入股等多元化路径,将前沿成果高效转化为产业新动能,构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桥梁。
在上午的成果展示环节,四位北京大学科研团队代表围绕行业关键技术痛点,展示了多项具备产业化潜力的前沿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庞全全介绍了新型全固态锂硫电池技术,该技术采用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电池,为新能源电池领域带来突破性创新。
计算机学院教授陈斌团队的朱飞博士分享了CAD/CAE一体化技术与系统,通过研究基于曲面细分的全离散几何表示方法、基于AI的实时高精度仿真等关键技术,构建面向产品设计快速迭代的设计仿真一体化系统,打破传统流程孤岛,显著提升产品研发效率。
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卢朓介绍了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该软件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科学计算软件,致力于打破国外垄断,为智能汽车软件提供自主可控的计算支撑。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勇涛团队的夏仲禹博士则展示了面向开放世界的智能驾驶与仿真前沿成果,涵盖车端感知与决策、通用视觉以及驾驶场景生成与仿真等领域。
下午的项目路演环节聚焦北京大学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及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脉冲视觉、一眸科技、炎黄国芯等企业展示了涵盖仿生视觉、低空网联、车路协同等关键领域的创新成果。其中,脉冲视觉以脉冲连续成像技术为核心,研制出超高速视觉芯片和相机;云圣智能以“低空+人工智能”为核心,提供“机、网、云”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北京光庭人工智能软件有限公司则探索AI+汽车软件工程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AI升级汽车软件工程。
恒引力科技专注于AI智能体在网联智能装备的创新,为自动驾驶、低空无人机提供高可信的边缘AI智能体解决方案;天基通信卫星星座布局星地融合低轨卫星窄带网络,正在探索通信卫星在汽车通信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北京炎黄国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可靠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第八代车灯“指芯”采用芯片的一次光学设计,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
本次峰会还发布了多项交流成果,包括下一代高能、高安全储能材料与电池技术、CAD/CAE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北太天元”以及面向开放世界的智能驾驶与仿真前沿成果等。这些成果系统化地构建了覆盖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矩阵,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