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绿色引擎驱动发展新篇:内蒙古、浙江、重庆共绘全面绿色转型画卷

   时间:2025-09-28 11:24: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从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到浙江绵长的海岸线,再到重庆的江畔与山间,一场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正在神州大地铺展。各地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一场生态修复的攻坚战正在改变沙海的命运。曾经黄沙漫天的敕勒川草原,如今草浪翻滚,70多种植物在此繁衍生息。蒙草集团技术团队通过"人工干预+自然恢复"模式,在石砾堆中重建植被,使草原固碳量大幅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锁边林草带已实现合龙,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愈发稳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的牧民王建军感慨:"现在放牧不用跑远路,草场恢复后牛羊长得更壮实了。"

长江与东海之滨,科技创新正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重庆奉节县运用"船岸摄像头+巡航无人机+卫星遥感"的立体监测体系,对三峡库区漂浮物实现分钟级预警。清漂船如同水上卫士,精准拦截江面垃圾,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八年保持优良。而在浙江苍南县沿浦湾,6200亩生态养殖区焕然一新。玻璃钢插杆取代传统毛竹,既解决了海洋污染难题,又使紫菜产量提升三成。养殖户张能凯算着账:"现在环境好了,紫菜品质上乘,每亩增收近万元。"

产业转型的绿色浪潮同样汹涌澎湃。浙江绍兴越城区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内,一架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正进行最后调试。这里曾是高耗能的玻璃厂,如今通过"腾笼换鸟"战略,引入无人机制造、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6吨标准煤/万元骤降至0.05吨。而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的零碳产业园令人眼前一亮: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驱动下,10家新能源企业在此集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园区管委会主任崔永平介绍:"我们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技术节能,实现了碳排放的抵消与减少。"

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实践在各地开花结果。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水空调"系统颇具巧思:利用长江水温特性,通过热泵技术为建筑供冷供热,年节约电力装机容量约5.2万千瓦。更令人称道的是,长江漂浮物转化为燃料,生活垃圾炉渣变身铺路材料,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9.4%。在浙江安吉县,竹林碳汇改革闯出新路:3个碳通量监测塔实时测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每公顷竹林可交易碳汇量达5.85吨,"竹林空气"真正变成了真金白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愈发宽广。内蒙古阿荣旗的村民闫志友在林间忙碌着,他最多时一天能采50多斤鲜菌,收入700多元。沙棘、苹果等特色产业在科尔沁沙地蓬勃发展,阿尔山的森林旅游更是孕育出徒步、康养等新业态。重庆北碚区静观镇的中华村则上演着"矿山变金山"的传奇:关停采石场后,村民周松开发的特色民宿年营业额超500万元,带动近30名村民就业。截至目前,重庆已修复矿山超7000公顷,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190余万亩。

从"护绿扩绿"到"借绿生金",从"逐绿兴绿"到"点绿成金",神州大地上的绿色实践正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场涉及产业结构、能源方式、资源利用的全方位变革,不仅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